我国上市公司被公开谴责原因及市场反应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信息披露制度简述及其理论分析 | 第13-21页 |
·信息披露制度概念及历史渊源 | 第13-14页 |
·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14-15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 第16-21页 |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框架 | 第17-18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 第18-19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披露的动因及处罚措施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21-28页 |
·我国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21-23页 |
·公开谴责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研究设计 | 第26-28页 |
·统计描述样本的选取方式 | 第26页 |
·实证研究样本的选取方式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及分析 | 第28-58页 |
·样本的统计描述 | 第28-34页 |
·谴责公告的年度分布 | 第28-30页 |
·谴责对象分析 | 第30页 |
·被谴责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再处罚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公开谴责市场反应实证研究 | 第34-58页 |
·事件研究法 | 第34-35页 |
·定义事件、确定事件窗和估计窗 | 第35-36页 |
·模型的选择 | 第36-37页 |
·收益率的选择 | 第37-38页 |
·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38页 |
·模型参数的检验 | 第38-41页 |
·异常收益率的计算及检验 | 第41-47页 |
·谴责效果差异比较 | 第47-5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8-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表 | 第65-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