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理想人格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实现理想人格的困境 | 第8-16页 |
第一节 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 第8-10页 |
一、 个人生命受到强权的暴力对待 | 第8-9页 |
二、 人性遭受道德及世俗功利的束缚 | 第9-10页 |
第二节 个体自身所面临的困境 | 第10-16页 |
一、 生死之限 | 第10-11页 |
二、 时命之限 | 第11-13页 |
三、 自我之限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想人格的人物形象 | 第16-28页 |
第一节 幻想型理想人格 | 第16-21页 |
第二节 特殊类型——畸人 | 第21-24页 |
一、 “畸人”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 创作“畸人”的原因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庄子本人——文中之庄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理想人格的依据和实现途径 | 第28-38页 |
第一节 以“道”为哲学依据 | 第28-34页 |
一、 “道”的多重涵义 | 第28-31页 |
二、 “道”的多种特点 | 第31-33页 |
三、 “道”与理想人格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坐忘、心斋之法 | 第34-38页 |
一、 坐忘 | 第34-35页 |
二、 心斋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庄子理想人格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庄子后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