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7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7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及评价 | 第8-9页 |
·研究路径及方法 | 第9-11页 |
·研究路径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1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概述 | 第11-20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定义及特征 | 第11-17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定义 | 第11-13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运作模式 | 第13-15页 |
·知识产权证券的特点与法律属性 | 第15-17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价值实现 | 第17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第2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面临的法律问题 | 第20-47页 |
·知识产权基础资产的法律问题研究 | 第20-31页 |
·基础资产的选择 | 第20-26页 |
·基础资产权利内容 | 第26-31页 |
·知识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 第31-35页 |
·知识产权的权利转移 | 第31-34页 |
·特殊目的机构(SPV)的法律地位 | 第34-35页 |
·知识产权转让过程中面临的其他法律问题 | 第35-37页 |
·权利归属冲突 | 第35-36页 |
·权利转让的法律限制 | 第36页 |
·权利转移的登记与公示制度缺失 | 第36-37页 |
·知识产权基础资产池的构建 | 第37-38页 |
·知识产权基础资产的估值方法 | 第38-41页 |
·知识产权证券侵权的法律问题 | 第41-42页 |
·知识产权证券发行与流通中的法律问题 | 第42-47页 |
·知识产权证券的信用评级问题 | 第43-44页 |
·知识产权基础资产证券的分割 | 第44页 |
·知识产权证券的流通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 第44-47页 |
第3章 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借鉴 | 第47-59页 |
·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 | 第47-54页 |
·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背景与法制环境 | 第47-50页 |
·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50-54页 |
·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 | 第54-57页 |
·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背景与法制环境 | 第54-55页 |
·日本知识产权证券案例分析 | 第55-57页 |
·美日知识产权证券化对我国的借鉴 | 第57-59页 |
第4章 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几点思考 | 第59-69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开展对我国传统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的突破 | 第59-63页 |
·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突破 | 第60-61页 |
·对知识产权股权投资模式的突破 | 第61-63页 |
·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障碍 | 第63-66页 |
·缺少一部证券化特别法 | 第63-64页 |
·现行法律与知识产权证券化设计的冲突 | 第64-65页 |
·严格证券化参与主体的法律贵任 | 第65-66页 |
·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建议 | 第66-69页 |
·立法层面上的完善 | 第66页 |
·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选择 | 第66-67页 |
·知识产权证券二级市场的完善 | 第67-68页 |
·推动证券化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