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 绪论第7-10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1. 研究背景第7页
  2. 研究意义第7-8页
 (二) 研究思路第8-9页
 (三) 研究特色第9-10页
二、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理论研究第10-22页
 (一)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10-16页
  1. 国外信用风险及影响因素综述第10-12页
  2. 国外信用风险的测度方法综述第12-16页
 (二)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16-22页
  1. 国内信用风险及影响因素综述第16-18页
  2. 国内信用风险的测度方法综述第18-22页
三、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第22-42页
 (一)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的度量第22-32页
  1. 模型的选择与介绍第22-23页
  2. 指标体系的构建、筛选及数据的取得第23-25页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第25-31页
  4. 实证结果分析第31-32页
 (二)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的度量第32-42页
  1. 模型的选择与介绍第32-33页
  2. 指标体系的构建、筛选及数据的取得第33-35页
  3.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第35-39页
  4. 实证结果分析第39-42页
四、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结论与启示第42-46页
 (一)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测度结论与启示第42-43页
  1. 银行需重视服务质量第42页
  2. 债权人可观察10个影响力指标第42页
  3. 银行之间应合作与竞争并存第42-43页
 (二) 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测度结论与启示第43-46页
  1. 多方位测度风险第43页
  2. 理性投资股票第43-44页
  3. 建立专业评估机构第44页
  4. 提高企业竞争力第44-46页
五、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的后续研究第46-48页
 (一)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测度的后续研究第46页
  1. 样本的选取第46页
  2. 软指标的添加第46页
 (二) 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测度的后续研究第46-48页
  1. 违约点的选择第46-47页
  2. KMV与PFM的结合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详细中文摘要第53-56页
详细英文摘要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理者声誉激励对相关主体利益影响的研究--基于实验数据
下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价指数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