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的来源、分类和影响 | 第16-19页 |
·来源 | 第16页 |
·分类和性质 | 第16-18页 |
·对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 第18-19页 |
·水源和饮用水中 PPCPs 的存在情况 | 第19-25页 |
·地表水中 PPCPs 的存在情况 | 第19-22页 |
·地下水中 PPCPs 的存在情况 | 第22-23页 |
·饮用水中 PPCPs 的存在情况 | 第23-25页 |
·饮用水处理过程中 PPCPs 的归宿 | 第25-30页 |
·常规处理工艺对 PPCPs 的去除效果 | 第25-27页 |
·深度处理工艺对 PPCPs 的去除效果 | 第27-30页 |
·水处理过程中 PPCPs 的降解与转化产物 | 第30页 |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的选择 | 第30-33页 |
·活性炭工艺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31页 |
·超滤工艺的优点及局限性 | 第31-32页 |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的特点 | 第32-33页 |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6-39页 |
·研究目的 | 第36-37页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39-59页 |
·目标 PPCPs 的分析方法 | 第39-46页 |
·目标 PPCPs 的选择 | 第39-41页 |
·预处理程序 | 第41-42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分析 | 第42-44页 |
·质量保证 | 第44-46页 |
·小试装置 | 第46-49页 |
·吸附实验和搅拌装置 | 第46-47页 |
·活性炭工艺运行的模拟滤柱 | 第47页 |
·典型 PPCPs 的降解与功能微生物培养实验 | 第47-48页 |
·超滤运行的模拟装置 | 第48-49页 |
·中试装置 | 第49-50页 |
·中试工艺流程 | 第49-50页 |
·原水水质 | 第50页 |
·毒理学风险评价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 | 第51页 |
·斑马鱼的养殖 | 第51页 |
·斑马鱼的生长阶段及观察终点 | 第51-52页 |
·胚胎发育的观察方法 | 第52-53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方法 | 第53-56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56-59页 |
·水质指标 | 第56页 |
·无脊椎动物 | 第56页 |
·活性炭性能指标和结构特征 | 第56-57页 |
·膜表面接触角和粗糙度 | 第57页 |
·扫描电镜观察方法 | 第57页 |
·表面 Zeta 电位 | 第57-59页 |
第3章 饮用水系统中 PPCPs 的分布、归宿和影响 | 第59-89页 |
·引言 | 第59页 |
·研究区域 | 第59-61页 |
·水源中 PPCPs 的分布特征 | 第61-67页 |
·水源 A 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61-62页 |
·水源 B 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62-63页 |
·水源 B 上游某支流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63-64页 |
·水源 C 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64-65页 |
·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65-67页 |
·水厂进出水中 PPCPs 的分布特征 | 第67-72页 |
·常规处理水厂进出水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67-68页 |
·深度处理水厂进出水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68-70页 |
·排泥水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70-71页 |
·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71-72页 |
·输配水系统中 PPCPs 的分布特征 | 第72-74页 |
·管网水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72-73页 |
·龙头水中 PPCPs 的检出情况 | 第73-74页 |
·水厂处理工艺中 PPCPs 的归趋分析 | 第74-77页 |
·常规处理工艺中 PPCPs 的去除情况 | 第74-75页 |
·深度处理工艺中 PPCPs 的去除情况 | 第75-77页 |
·PPCPs 去除率与其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77-82页 |
·混凝沉淀对 PPCPs 的去除率与其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77-80页 |
·氯化和臭氧化对 PPCPs 的去除率与其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80-81页 |
·砂滤对 PPCPs 的去除率与其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81-82页 |
·典型 PPCPs 及其混合物的风险分析 | 第82-87页 |
·单一 PPCPs 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82-84页 |
·典型 PPCPs 混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84-85页 |
·典型 PPCPs 的生态风险系数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活性炭去除典型 PPCPs 的行为与机理 | 第89-125页 |
·引言 | 第89页 |
·活性炭吸附性能和结构特征对典型 PPCPs 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89-98页 |
·不同活性炭类型对典型 PPCPs 吸附动力学 | 第89-93页 |
·活性炭吸附性能对典型 PPCPs 吸附系数的影响 | 第93-95页 |
·活性炭孔径分布对典型 PPCPs 吸附系数的影响 | 第95-97页 |
·活性炭表面 Zeta 电位对典型 PPCPs 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97-98页 |
·活性炭对典型 PPCPs 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 | 第98-103页 |
·活性炭的性能和结构特征 | 第98-99页 |
·活性炭对典型 PPCPs 的吸附等温线 | 第99-102页 |
·活性炭对典型 PPCPs 的吸附动力学 | 第102-103页 |
·溶液 pH 对典型 PPCPs 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腐殖酸对典型 PPCPs 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典型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吸附系数的相关分析 | 第107-111页 |
·纯水中典型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吸附系数的关系 | 第107-109页 |
·不同 pH 时典型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吸附系数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腐殖酸存在时典型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吸附系数的关系 | 第110-111页 |
·活性炭上微生物对典型 PPCPs 的降解和转化 | 第111-121页 |
·典型 PPCPs 的生物降解过程 | 第111-113页 |
·典型 PPCPs 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的 DGGE 图谱分析 | 第113-115页 |
·典型 PPCPs 降解功能微生物鉴定 | 第115-121页 |
·活性炭对典型 PPCPs 的去除机理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5章 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的行为与机理 | 第125-150页 |
·引言 | 第125页 |
·超滤膜的表面形态和性质 | 第125-127页 |
·溶液 pH 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中性条件下超滤对典型 PPCPs 的去除效果 | 第127-128页 |
·溶液 pH 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溶液 pH 对超滤膜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129页 |
·腐殖酸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29-134页 |
·腐殖酸的性质 | 第129-130页 |
·腐殖酸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腐殖酸浓度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31页 |
·腐殖酸存在时不同 pH 值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腐殖酸对超滤膜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颗粒物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34-138页 |
·颗粒物的表面性质 | 第134页 |
·颗粒物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颗粒浓度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颗粒物粒径对超滤去除典型 PPCPs 效果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颗粒物对超滤膜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天然水中超滤对典型 PPCPs 的去除效果 | 第138-141页 |
·天然水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表面性质 | 第138-139页 |
·超滤对天然水中典型 PPCPs 的去除作用 | 第139-140页 |
·超滤膜表面性质的变化 | 第140-141页 |
·超滤对 PPCPs 的去除率与其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141-146页 |
·纯水溶液中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 第141-143页 |
·腐殖酸存在时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 第143-144页 |
·颗粒物存在时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 第144-145页 |
·天然水中 PPCPs 物化性质与其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 第145-146页 |
·超滤对典型 PPCPs 的去除机理 | 第146-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6章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对典型 PPCPs 的去除效能 | 第150-171页 |
·引言 | 第150页 |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对典型 PPCPs 的去除效果 | 第150-153页 |
·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比较 | 第153-154页 |
·与其他处理工艺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154-156页 |
·活性炭工艺去除典型 PPCPs 的影响因素 | 第156-164页 |
·进水中 PPCPs 浓度的影响 | 第156-158页 |
·滤速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滤层深度的影响 | 第159页 |
·进水中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 第159-161页 |
·进水 pH 的影响 | 第161-162页 |
·新炭和旧炭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162-164页 |
·不同超滤膜类型对复合工艺去除典型 PPCPs 的影响 | 第164-165页 |
·臭氧对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去除典型 PPCPs 的影响 | 第165-168页 |
·臭氧化接触时间的影响 | 第165-166页 |
·臭氧投加量的影响 | 第166-168页 |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去除典型 PPCPs 的机理分析 | 第168-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1页 |
第7章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的运行效能与优化 | 第171-218页 |
·引言 | 第171页 |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的长期运行效能 | 第171-180页 |
·浊度 | 第171-172页 |
·颗粒数 | 第172-174页 |
·有机物 | 第174-176页 |
·细菌数 | 第176-178页 |
·无脊椎动物 | 第178-180页 |
·活性炭工艺的设计与运行优化 | 第180-185页 |
·滤层厚度的优化 | 第180-182页 |
·滤速的优化 | 第182-185页 |
·超滤膜的选择和评价 | 第185-191页 |
·五种膜性质 | 第185页 |
·基于有机物去除的超滤膜选择 | 第185-187页 |
·基于颗粒数、细菌数和无脊椎动物控制的超滤膜选择 | 第187页 |
·基于跨膜压差和比通量的超滤膜选择 | 第187-189页 |
·基于膜特性的超滤膜选择 | 第189-191页 |
·超滤运行的影响因素与优化 | 第191-206页 |
·进水 pH 的影响 | 第191-195页 |
·进水水质的影响 | 第195-199页 |
·过滤周期的影响 | 第199-202页 |
·膜通量的影响 | 第202-206页 |
·超滤膜的污染及控制 | 第206-211页 |
·超滤膜污染对跨膜压差和比通量的影响 | 第206-207页 |
·物理清洗的作用 | 第207页 |
·化学清洗的作用 | 第207-208页 |
·超滤膜污染成份分析 | 第208-211页 |
·超滤膜性能的变化特征 | 第211-214页 |
·过滤周期内超滤膜性能的变化特征 | 第211-212页 |
·长期运行中超滤膜性能的变化特征 | 第212-213页 |
·化学清洗过程中超滤膜性能的变化特征 | 第213-214页 |
·示范工程及主要设计参数 | 第214-216页 |
·本章小结 | 第216-218页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第218-222页 |
·结论 | 第218-221页 |
·建议 | 第221-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37页 |
致谢 | 第237-23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39-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