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及成因特点考察 | 第9-14页 |
·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与发展 | 第9页 |
·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 | 第9-11页 |
·电信诈骗犯罪滋生的原因和特点 | 第11-14页 |
·电信诈骗犯罪滋生的原因 | 第11页 |
·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电信诈骗犯罪的犯罪手法分析 | 第14-19页 |
·针对惧损避害、求平安心理的诈骗手法 | 第14-15页 |
·电话欠费诈骗 | 第14页 |
·冒充公安、检察、法院等办案单位人员,以受害人银行卡涉嫌洗钱或其他刑事犯罪实施诈骗 | 第14页 |
·虚构购车退税、退医疗保险金、教育基金等实施诈骗 | 第14-15页 |
·发送虚构银联卡消费信息诈骗 | 第15页 |
·张贴ATM柜员机虚假告示、温馨提示方式实施诈骗 | 第15页 |
·针对贪利心理的诈骗手法 | 第15-17页 |
·中奖类诈骗 | 第15-16页 |
·以网络赌球为名实施诈骗 | 第16页 |
·假网络购物诈骗 | 第16页 |
·以办理无息和低息贷款实施诈骗 | 第16页 |
·虚构出售低价二手车实施诈骗 | 第16-17页 |
·针对情义救助心理的诈骗手法 | 第17页 |
·冒充熟人或黑社会、绑匪虚构事实进行作骗 | 第17页 |
·以赈灾捐款名义实施诈骗 | 第17页 |
·针对特殊需求心理的诈骗手法 | 第17-19页 |
·设置虚假色情网站实施诈骗 | 第17-18页 |
·散布违禁、低价走私物品等虚假销售信息实施诈骗 | 第18页 |
·以招聘特服公关为名实施诈骗 | 第18页 |
·冒充领导或上级机关实施诈骗 | 第18页 |
·以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实施诈骗 | 第18页 |
·设置虚假维权网站并冒充网络警察实施诈骗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难点及涉及的法律关系 | 第19-24页 |
·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难点 | 第19-21页 |
·案件管辖乱 | 第19页 |
·案件侦破难 | 第19-20页 |
·追缴赃款难 | 第20页 |
·获取证据难 | 第20-21页 |
·打击处理难 | 第21页 |
·电信诈骗犯罪中涉及的法律关系 | 第21-24页 |
·刑事法律关系 | 第21-22页 |
·民事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先刑后民原则在电信诈骗犯罪中的局限性 | 第23页 |
·加强对电信诈骗案件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 第23页 |
·对电信和银行部门不履行应尽义务要科以相应的法律责任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电信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建议 | 第24-33页 |
·公安机关的打防对策 | 第24-27页 |
·确立案件管辖问题 | 第24页 |
·及时侦查,规范调查取证工作 | 第24-25页 |
·强化案件经营意识,打团伙摧窝点,追赃款 | 第25页 |
·加强与电信、金融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掌握电子证据 | 第25-26页 |
·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长效机制 | 第26-27页 |
·建立检法机关提前介入制度 | 第27-29页 |
·建立检法机关提前介入制度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检法机关提前介入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建立规范的行业制度 | 第29-33页 |
·电信业 | 第29-30页 |
·银行业 | 第30-32页 |
·互联网业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