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唐家湾镇历史建筑风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 | 第11页 |
·珠海市的快速城市化 | 第11-12页 |
·村镇保护制度的发展 | 第12页 |
·相关概念解读 | 第12-13页 |
·历史文化名镇 | 第12页 |
·历史建筑 | 第12-13页 |
·建筑风貌 | 第13页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4页 |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5-18页 |
·资料积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综述 | 第19-24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国外建筑风貌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国内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唐家湾镇的历史、社会与经济 | 第24-30页 |
·唐家湾镇概况 | 第24-25页 |
·唐家湾镇的外部环境 | 第25-26页 |
·自然环境 | 第25-26页 |
·人文环境 | 第26页 |
·唐家湾镇的历史渊源 | 第26-27页 |
·唐家湾镇的社会概况 | 第27-29页 |
·姓氏 | 第27页 |
·宗族 | 第27-28页 |
·人口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页 |
本章注释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唐家湾镇历史建筑风貌特色 | 第30-71页 |
·唐家湾镇历史建筑概况 | 第30-35页 |
·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 | 第30-33页 |
·历史建筑的沿革 | 第33-35页 |
·街巷空间 | 第35-39页 |
·街巷概况 | 第35页 |
·街巷等级 | 第35-38页 |
·街巷界面 | 第38-39页 |
·景观空间节点 | 第39-48页 |
·公共活动空间 | 第39-42页 |
·绿化种植 | 第42-45页 |
·社公、神龛 | 第45-47页 |
·市场与集市 | 第47-48页 |
·建筑质量评价 | 第48-49页 |
·建筑的平面布局与体量 | 第49-53页 |
·建筑的平面布局 | 第49-52页 |
·建筑的体量 | 第52-53页 |
·建筑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 第53-62页 |
·梁架形式 | 第53-55页 |
·屋顶形式 | 第55-59页 |
·墙体做法 | 第59-61页 |
·基础与地面 | 第61-62页 |
·建筑细部与装饰 | 第62-69页 |
·门 | 第63-65页 |
·窗 | 第65-66页 |
·灰塑 | 第66-67页 |
·装饰元素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本章注释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唐家湾镇历史建筑风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 第71-84页 |
·地域特色 | 第71-75页 |
·山、田、水、岛的建筑风貌格局 | 第71-72页 |
·建筑布局上的近山、近水、近交通 | 第72-73页 |
·建筑风貌成小组团形式发展 | 第73-75页 |
·气候条件 | 第75-77页 |
·雨水影响 | 第75-76页 |
·高温炎热影响 | 第76-77页 |
·文化传统 | 第77-81页 |
·宗族礼法的影响 | 第77-78页 |
·滨海文化的影响 | 第78-79页 |
·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79-81页 |
·时代的改变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本章注释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历史建筑风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 第84-99页 |
·当前面临的问题 | 第84-88页 |
·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重视 | 第84-85页 |
·传统地域文化缺失 | 第85页 |
·建筑质量影响了建筑风貌 | 第85-86页 |
·风貌区缺乏均衡发展 | 第86-88页 |
·国内外建筑风貌保护利用的策略研究 | 第88-93页 |
·国外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 第88-91页 |
·国内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 第91-93页 |
·唐家湾镇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建议 | 第93-98页 |
·在比较中发展自身风貌特色 | 第93-94页 |
·鼓励多样性发展 | 第94页 |
·建筑风貌的整体发展 | 第94-96页 |
·鼓励市民积极参与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页 |
本章注释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