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常用的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 ·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 第11页 |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第11-12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 | 第12页 |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 | 第12页 |
| ·LIBS 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LIBS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LIBS 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LIBS 的特点 | 第16-17页 |
| ·LIBS 技术的优点 | 第16-17页 |
| ·LIBS 技术的缺点 | 第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LIBS 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9-27页 |
|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 | 第19-20页 |
| ·等离子体定义 | 第19页 |
| ·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19-20页 |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辐射机理 | 第20-22页 |
|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局部热平衡模型 | 第22-23页 |
| ·LIBS 的定标理论模型 | 第23-26页 |
| ·标样定标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自由定标模型 | 第25-26页 |
| ·自由定标模型的改进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LIBS 技术实验装置 | 第27-33页 |
| ·单脉冲 LIBS 系统的实验装置 | 第27-32页 |
| ·激光光源 | 第27-28页 |
| ·样品台 | 第28页 |
| ·光学传输系统 | 第28-29页 |
| ·光谱仪 | 第29-31页 |
| ·信号接收装置 | 第31页 |
| ·数据采集和软件控制系统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利用门控脉冲电源的光电双脉冲 LIBS 技术实验研究 | 第33-45页 |
| ·光电双脉冲 LIBS 技术介绍 | 第33-34页 |
| ·双脉冲 LIBS 技术的发展 | 第33-34页 |
| ·光电双脉冲 LIBS 的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 ·利用门控脉冲电源的光电双脉冲 LIBS 技术分析水中汞元素实验 | 第35-40页 |
|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6-40页 |
| ·结论 | 第40页 |
| ·利用门控脉冲电源的空间分离光电双脉冲 LIBS 技术研究铝合金中的金属元素实验 | 第40-43页 |
| ·实验装置 | 第40-41页 |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利用电容放电的 LA-SIBS 技术检测铝合金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实验研究 | 第45-54页 |
| ·实验装置 | 第45-46页 |
| ·样品制备 | 第46-4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 ·信号的时域特性分析 | 第47-48页 |
| ·放电电容的优化 | 第48-50页 |
| ·定标曲线与检出限 | 第50-51页 |
| ·空间分辨率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