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知识产权贸易及其现状分析 | 第11页 |
| ·创新型经济分析 | 第11-13页 |
|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和经济增长研究 | 第13-16页 |
| ·知识产权贸易与创新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 第2章 知识产权贸易的理论及现实解释 | 第21-41页 |
| ·知识产权贸易的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知识产权贸易的由来 | 第21页 |
| ·知识产权贸易的内涵 | 第21-23页 |
| ·知识产权贸易的特征 | 第23页 |
| ·知识产权贸易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 ·绝对优势理论与我国知识产权贸易 | 第23-24页 |
| ·相对优势理论与我国知识产权贸易 | 第24-27页 |
| ·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的现实状况 | 第27-38页 |
|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 第27-34页 |
| ·知识产权贸易中的摩擦与贸易保护 | 第34-38页 |
| ·知识产权贸易在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38-41页 |
| ·优化一国的生产要素组合 | 第38-39页 |
| ·改变国内需求状况 | 第39页 |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第39-40页 |
| ·改变企业战略与企业结构 | 第40-41页 |
| 第3章 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比较分析 | 第41-62页 |
| ·创新型经济的定义 | 第41-49页 |
| ·创新的定义 | 第41-43页 |
| ·自主创新 | 第43-45页 |
| ·创新型经济与技术提升 | 第45-46页 |
| ·创新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 第46-49页 |
| ·商品与服务贸易的促进路径 | 第49-53页 |
| ·通过学习效应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 第49-50页 |
| ·生产规模扩大效应为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第50-52页 |
| ·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质量、多种类的贸易投入品 | 第52-53页 |
| ·FDI的促进路径 | 第53-58页 |
| ·技术差距是FDI促进作用的基础 | 第53-54页 |
| ·FDI的促进作用 | 第54-58页 |
| ·知识产权贸易的促进路径 | 第58-62页 |
| ·引进新产品以培育新消费 | 第59页 |
| ·引入新知识以形成扩散效应 | 第59-60页 |
| ·改变知识保护水平与保护制度 | 第60-62页 |
| 第4章 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62-77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与分析程序 | 第62-64页 |
| ·结构方程的概念 | 第62页 |
| ·结构方程的基本形式 | 第62-63页 |
| ·结构方程的分析程序 | 第63-64页 |
| ·知识产权贸易促进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模型建立 | 第64-70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 ·变量及其测量 | 第66-68页 |
| ·样本数据分析 | 第68-70页 |
| ·知识产权贸易促进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实证分析 | 第70-75页 |
| ·模型变量的确定 | 第70-71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 第72-75页 |
| ·对于实证分析结果经济意义的说明与解释 | 第75-77页 |
| 第5章 我国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7-81页 |
| ·培育和提升科教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77-78页 |
| ·政府加大激励创新力度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 | 第77-78页 |
| ·企业不断加强自主能力建设 | 第78页 |
| ·提高全民创新意识以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 第78页 |
| ·注重FDI水平的提高 | 第78-79页 |
| ·政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 第78页 |
| ·企业要强化人力资本优势 | 第78-79页 |
| ·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 第79-81页 |
| ·政府建立相关制度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第79页 |
| ·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诉讼 | 第79-80页 |
|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宣传教育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附录 | 第82-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