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集体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机制的概念 | 第10-16页 |
(一) 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 | 第10-13页 |
(二) 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机制 | 第13-16页 |
二、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域外考查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16-21页 |
(一) 集体争议处理机制的代表性模式 | 第16-18页 |
1. 日本模式 | 第16-17页 |
2. 德国模式 | 第17页 |
3. 美国模式 | 第17页 |
4. 澳大利亚模式 | 第17-18页 |
(二) 各国模式的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18-21页 |
三、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现状及缺陷 | 第21-29页 |
(一)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及成因 | 第21-23页 |
(二) 我国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现行机制 | 第23-25页 |
1. 协商机制 | 第23-24页 |
2. 调解机制 | 第24页 |
3. 集体谈判机制 | 第24页 |
4. 仲裁机制 | 第24页 |
5. 劳动争议诉讼机制 | 第24-25页 |
(三) 我国现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缺陷 | 第25-29页 |
1. 劳动者主体人格的不完善 | 第25-26页 |
2. 以罢工权为代表的争议权的缺位 | 第26-27页 |
3. 集体谈判制度功能欠缺 | 第27页 |
4. 政府在集体劳动争议中角色错位 | 第27-28页 |
5. 仲裁制度在集体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不适应 | 第28页 |
6.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应急机制的缺失 | 第28-29页 |
四、 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建议 | 第29-36页 |
(一) 劳动者主体人格的完善 | 第29-32页 |
1. 完善工会的独立性和代表性 | 第29-30页 |
2. 充实工会的维权手段 | 第30-31页 |
3. 加强职工代表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作用 | 第31-32页 |
(二) 完善集体谈判制度 | 第32页 |
(三) 准确定位政府在集体劳动争议中的角色 | 第32-33页 |
(四) 引入利益争议的强制仲裁制度 | 第33-34页 |
(五) 三方机制的完善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