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管执法体制改革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城管的涵义 | 第9-12页 |
·城管执法机构的设立初衷 | 第9-10页 |
·城管的行政权力来源 | 第10-12页 |
第3章 有关城市管理的通论 | 第12-17页 |
·城市管理 | 第12页 |
·城市管理的主要特征 | 第12-13页 |
·现代城市管理模式 | 第13-15页 |
·市场经营模式 | 第14页 |
·大城管模式 | 第14页 |
·数字城管 | 第14页 |
·智慧城管 | 第14-15页 |
·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的经典模式 | 第15页 |
·“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扮演 | 第15-17页 |
第4章 城管部门在行政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权力辨析 | 第17-25页 |
·城市管理权 | 第17页 |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17-19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页 |
·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公物警察权 | 第19-21页 |
·公物的界定 | 第19-20页 |
·行政法意义上的公物警察权 | 第20-21页 |
·行政执法权 | 第21-25页 |
·行政检查权 | 第21页 |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 第21-22页 |
·行政强制权 | 第22-25页 |
第5章 城管公权力与公民私权之间的价值博弈 | 第25-29页 |
·实践中城管的权力范围 | 第25页 |
·城管执法权与商贩生存权是否真的“水火难容”? | 第25-29页 |
·城市管理执法强制权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公民自力救济的合理性(以街头商贩生存权为例) | 第27-29页 |
第6章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途径 | 第29-37页 |
·法律地位的确认 | 第29-30页 |
·部门构架与队伍建设 | 第30-31页 |
·完善管理方式,形成层级化管理梯度 | 第30-31页 |
·精细内部结构,负责总体规划及人事管理 | 第31页 |
·改革人员编制,提高组成人员整体素质 | 第31页 |
·权力设置与限定 | 第31-32页 |
·执法程序的完善 | 第32-33页 |
·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立法监督 | 第33页 |
·明确监督主体 | 第33页 |
·完善监督体制 | 第33-34页 |
·引入绩效考评制 | 第34页 |
·落实主体责任 | 第34页 |
·被城管权力所侵害的私权的救济途径 | 第34-37页 |
·引导公民救济观念转变 | 第35页 |
·完善救济途径 | 第35-37页 |
第7章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