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对比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国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 第7-8页 |
|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问题与思路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0-11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外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内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借鉴与启示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财务舞弊理论阐释 | 第17-23页 |
| ·财务舞弊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财务舞弊的概念 | 第17-18页 |
| ·财务舞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8-19页 |
| ·财务舞弊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第19-20页 |
| ·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 | 第20-21页 |
| ·基于有限理性理论的分析 | 第21-23页 |
| 第四章 财务舞弊识别分析及模型选择 | 第23-33页 |
| ·财务舞弊识别分析 | 第23-28页 |
| ·财务舞弊动机分析 | 第23-25页 |
| ·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第25-28页 |
| ·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选择 | 第28-33页 |
| ·模型的对比 | 第28-31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31-33页 |
| 第五章 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构建 | 第33-53页 |
| ·样本选取及识别指标体系设计 | 第33-35页 |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3页 |
| ·识别指标体系设计 | 第33-35页 |
| ·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的识别模型 | 第35-41页 |
| ·样本的正态性检验 | 第35-36页 |
| ·非参数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 ·多元逻辑回归识别模型的构建 | 第38-41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41页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型 | 第41-52页 |
| ·识别模型构建方法 | 第41-42页 |
| ·识别模型构建的前处理 | 第42-45页 |
| ·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 | 第45-47页 |
| ·概率神经网络识别模型 | 第47-49页 |
| ·ELMAN神经网络识别模型 | 第49-52页 |
| ·识别模型的对比 | 第52-5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