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 ·液压支架国内外发展概况及趋势 | 第13-15页 |
| ·国内液压支架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国外液压支架发展概况 | 第14页 |
| ·我国液压支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 第14-15页 |
| ·自动化焊接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 ·双丝焊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2-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设备 | 第22-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 第3章 焊接工艺试验 | 第26-40页 |
| ·Q690 钢焊接力学性能试验 | 第26-32页 |
| ·Q690 钢焊接性分析 | 第26-27页 |
| ·Q690 钢对接焊缝试验 | 第27-32页 |
| ·Q690 钢 TANDEM 双丝焊与 GMAW 双丝焊对比试验 | 第32-38页 |
| ·试验工艺参数 | 第32-33页 |
| ·焊接接头的对比 | 第33页 |
| ·焊缝宏观形貌及微观组织 | 第33-34页 |
| ·接头力学性能 | 第34-35页 |
| ·焊接接头变形 | 第35页 |
| ·焊接线能量 | 第35-36页 |
| ·熔滴过渡方式 | 第36页 |
| ·焊接电弧的相互作用力 | 第36-37页 |
| ·电弧热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ANSYS 模拟计算 | 第40-58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40-45页 |
| ·热传导方程 | 第41页 |
| ·温度场的表征 | 第41-43页 |
| ·瞬时温度场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43-45页 |
| ·热源模型种类及选择 | 第45-47页 |
| ·Rosenthal 的解析模式 | 第45页 |
| ·高斯热源分布模式 | 第45-46页 |
| ·半球状热源分布函数 | 第46页 |
| ·椭球形热源分布函数 | 第46页 |
| ·双椭球形热源分布函数 | 第46-47页 |
| ·热源的叠加和移动处理 | 第47-50页 |
| ·焊接温度场的 ANSYS 模拟 | 第50-53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 ·单元的选取和网格划分 | 第50-51页 |
| ·焊道的处理 | 第51页 |
| ·边界的换热系数处理 | 第51-52页 |
| ·定义材料的属性 | 第52-53页 |
| ·加载和求解 | 第53页 |
| ·温度场及应变模拟结果 | 第53-57页 |
| ·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53-54页 |
| ·应变模拟结果 | 第54-55页 |
| ·液压支架变形预测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焊接结构变形原理及控制 | 第58-70页 |
| ·内应力及其产生原因 | 第58-59页 |
| ·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件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焊接变形特点的分类 | 第60-63页 |
| ·控制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 第63-64页 |
| ·液压支架 TANDEM 双丝焊接头变形控制 | 第64-69页 |
| ·焊接工装设计 | 第64-65页 |
| ·焊接试验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附录 1 | 第77-81页 |
| 大摘要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