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 第13页 |
·“统筹城乡”的提出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 | 第13-14页 |
·“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建立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 | 第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统筹城乡 | 第16-17页 |
·“统筹城乡试验区” | 第17页 |
·新农村建设 | 第17-18页 |
·主城近郊型新农村 | 第18-19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 | 第19-20页 |
·研究范围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框架 | 第22-25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理论综述 | 第25-5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实践综述 | 第25-44页 |
·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25-31页 |
·国内外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31-42页 |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2-44页 |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44-52页 |
·城乡融合系统设计理论 | 第44-46页 |
·城乡混合区(Desakota)理论 | 第46-49页 |
·“共生城市”理论 | 第49-50页 |
·人居环境理论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重庆主城近郊型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解析 | 第53-87页 |
·重庆农村规划建设历程概述 | 第53-55页 |
·重庆主城近郊型新农村建设现状概述 | 第55-69页 |
·重庆主城近郊型农村的建设概况 | 第55-58页 |
·主城近郊型农村存在的重要作用 | 第58-60页 |
·重庆近郊型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 | 第60-69页 |
·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影响要素 | 第69-71页 |
·自然地理影响要素 | 第69-70页 |
·宏观政策影响要素 | 第70页 |
·经济动力影响要素 | 第70-71页 |
·基础设施影响要素 | 第71页 |
·重庆新农村规划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解析 | 第71-81页 |
·宏观政策的理解运用问题与解析 | 第71-72页 |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与解析 | 第72-75页 |
·城乡用地空间分异的问题与解析 | 第75-76页 |
·上层次规划间协调的问题与解析 | 第76-78页 |
·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问题与解析 | 第78-79页 |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问题与解析 | 第79-81页 |
·重庆主城近郊型新农村规划模式选择的问题与解析 | 第81-85页 |
·规划模式与生产生活方式不协调的问题 | 第81-83页 |
·规划模式选择的问题 | 第83页 |
·两种主要规划模式的解析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4 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的提出与构建 | 第87-121页 |
·“统筹城乡”对近郊型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 | 第87-88页 |
·建设适应于现代生活的农民新居 | 第87页 |
·建设适合于地方发展的产业基地 | 第87页 |
·建设近郊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 第87-88页 |
·建设近郊型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 第88页 |
·重庆主城近郊型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条件特征 | 第88-90页 |
·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 第88页 |
·特殊区位发展条件 | 第88-89页 |
·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 第89-90页 |
·山地人居环境条件 | 第90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的提出与构成 | 第90-97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的提出 | 第91-94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的构成内容 | 第94-97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的保障机制 | 第97-107页 |
·相关政策运用方面 | 第97-101页 |
·规划协调保障方面 | 第101-104页 |
·产业发展引导方面 | 第104-107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的配套支撑 | 第107-119页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107-114页 |
·环境景观风貌规划 | 第114-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5 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适用性研究 | 第121-137页 |
·多种功能主导类型的村庄建设点 | 第121-122页 |
·各功能类型村庄的特征与规划要求 | 第122-123页 |
·基本功能类型——居住生活型 | 第122页 |
·主导功能类型——农业生产型 | 第122页 |
·主导功能类型——农业产业型 | 第122页 |
·主导功能类型——工业拓展型 | 第122-123页 |
·主导功能类型——休闲旅游型 | 第123页 |
·“城乡田园”规划模式运用于各类型村庄的适用性研究 | 第123-134页 |
·居住生活型规划适用性研究 | 第123-124页 |
·农业生产型规划适用性研究 | 第124-126页 |
·农业产业型规划适用性研究 | 第126-129页 |
·工业拓展型规划适用性研究 | 第129-131页 |
·休闲旅游型规划适用性研究 | 第131-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6 结语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附录 | 第149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