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2 探索:80 年代前期大陆电影与小说的合作 | 第11-14页 |
·大陆电影与小说的合作契机 | 第11页 |
·80 年代大陆文化背景 | 第11页 |
·“精神偶像”的重塑 | 第11页 |
·80 年代前期小说改编契机:精神内核的契合 | 第11-14页 |
·大陆小说创作理念的变迁 | 第11-12页 |
·个案分析:谢晋电影的小说改编特色 | 第12-14页 |
3 繁荣:在小说助力下崛起的大陆电影 | 第14-18页 |
·从试探到突破:“寻根”思想在大陆电影的体现 | 第14-16页 |
·“寻根”思想的小说起源 | 第14页 |
·“寻根”思想对大陆电影的渗透——以电影《棋王》为例 | 第14-16页 |
·从喧嚣到沉淀:“新现实主义”题材的盛行 | 第16-18页 |
·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 第16页 |
·从小说原型到电影改编——以电影《有话好好说》为例 | 第16-18页 |
4 嬗变:大陆电影对于小说在改编策略上的沿革 | 第18-24页 |
·叙事角度的沿革 | 第18-20页 |
·从单一到多元 | 第18页 |
·从全知到隐喻 | 第18-19页 |
·富有象征意义的叙事角度 | 第19-20页 |
·故事取材的演变 | 第20-24页 |
·民俗寓言题材:历史的思辨 | 第20-21页 |
·现实主义题材:物欲与权欲的影射 | 第21-24页 |
5 冲斥:新世纪大陆电影改编小说的新趋势 | 第24-35页 |
·背景研究 | 第24-25页 |
·外部影响 | 第24页 |
·内部演变 | 第24-25页 |
·大陆电影对小说改编的态度转变 | 第25-27页 |
·编剧形态的转变 | 第27-29页 |
·大陆早期编剧形态的历史回顾 | 第27-28页 |
·导演中心制的改编形态 | 第28-29页 |
·新世纪大陆改编策略研究 | 第29-35页 |
·“个人化”书写的改编策略 | 第29-32页 |
·实用主义改编策略 | 第32-33页 |
·迎合大众文化的改编策略 | 第33-35页 |
6 反思:重估小说改编对于大陆电影的价值 | 第35-38页 |
·历史沿承与现实意义 | 第35-36页 |
·打破改编壁垒:从“强力阅读”到平等对话 | 第36-38页 |
·“个人理解”的误区 | 第36页 |
·艺术本性的差异化论证 | 第36-38页 |
7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