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走向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政治教育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8页
 (一) 研究缘起与价值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四) 难点与创新点第17-18页
一、 理论初探:主体性政治人解读第18-30页
 (一) 主体性政治人的涵义及品质结构第18-23页
  1. 主体性政治人的涵义第18-19页
  2. 主体性政治人的品质结构第19-22页
  3. 主体性政治人格第22-23页
 (二) 主体性政治人的特征第23-27页
  1. 能动的政治自主性第23-24页
  2. 积极的政治主动性第24-25页
  3. 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第25页
  4. 理智的个体选择性第25-26页
  5. 全面的个体超越性第26-27页
 (三) 主体性政治人的价值第27-30页
  1. 社会价值第27-28页
  2. 个人价值第28-30页
二、 塑造依据: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考量第30-46页
 (一) 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理论依据与借鉴第30-33页
  1.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思想与政治教育理论第30-31页
  2. 吉登斯的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第31-32页
  3. 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第32页
  4. 公民教育思想第32-33页
 (二) 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现实考量第33-46页
  1. 挑战与回应:应对现代化与现代性冲击的选择第33-36页
  2. 趋势与走向:政治生活不断发展的现实期待第36-39页
  3. 回顾与反思:改善政治教育忽视主体性状况的诉求第39-41页
  4. 逻辑与前瞻:推动政治文化转型的实践呼唤第41-43页
  5. 教训与经验:吸取教训与借鉴经验的明智抉择第43-46页
三、 过程探究:走向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政治教育过程第46-53页
 (一) 政治教育过程的应然向度:塑造主体性政治人第46-49页
  1. 政治教育是塑造主体性政治人的主要途径第46-48页
  2. 塑造主体性政治人是政治教育过程的根本目标第48-49页
 (二) 主体性政治人的形成过程:外铄与内生的统一第49-53页
  1. 灌输与记诵:阻碍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传统政治教育过程第49-50页
  2. 互动与建构:走向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政治教育过程第50-53页
四、 实践路径:走向主体性政治人塑造的政治教育策略第53-71页
 (一) 立足政治生活,在参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素质第54-58页
  1. 尊重政治需要,鼓励学生参加政治实践第54-56页
  2. 激发政治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政治参与第56-57页
  3. 留足选择空间,实现学生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第57-58页
 (二) 创设教育性的政治情境,在探究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能力第58-61页
  1. 采撷政治冲突事件,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和行为抉择能力第58-60页
  2. 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政治角色承担能力第60页
  3. 引导学生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政治敏感性第60-61页
 (三) 创新教育方式,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政治自我第61-62页
  1. 运用“苏格拉底式探讨法”,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第61-62页
  2. 加强随机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第62页
 (四) 营造良好氛围,在和谐的环境中锤炼学生的政治品质第62-65页
  1. 引进服务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责任感第63-64页
  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增强学生的政治自主性第64-65页
  3. 打造民主化的班级生活,养成学生的民主作风第65页
 (五) 引导自我塑造,在自我教育中完善学生的政治人格第65-71页
  1. 加强政治学习,构造认知图式第65-67页
  2. 增强主体意识,激发政治情感第67-68页
  3. 发展个体“超我”,坚定政治信仰第68-69页
  4. 转变政治态度,落实政治行为第69页
  5. 提升政治认同,确立政治角色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78页
后记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欧盟一体化的影响
下一篇:当代个体政治角色认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