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糖对婴儿肠道菌群的益生功能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27页 |
| ·立题背景 | 第12页 |
| ·立题背景 | 第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低聚糖简介 | 第14-17页 |
| ·低聚糖的定义和组成 | 第14页 |
| ·低聚糖的种类和来源 | 第14-16页 |
| ·母乳低聚糖 | 第16-17页 |
| ·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 ·促进双歧杆菌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 第17-18页 |
| ·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抑制腐败,预防便秘 | 第18页 |
| ·改善脂质代谢,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 第18-19页 |
| ·其他生理功能 | 第19页 |
| ·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机理及表现 | 第19-23页 |
| ·人体的肠道菌群 | 第19-21页 |
| ·肠道菌群失衡 | 第21-22页 |
| ·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机理 | 第22-2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 ·国内低聚糖的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国外低聚糖的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婴儿食品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30页 |
|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27-28页 |
| ·化学试剂 | 第28-29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 ·体外实验 | 第30-32页 |
| ·动物实验 | 第32-34页 |
| ·低聚糖对小鼠组织器官的安全性评价 | 第34页 |
| ·数据统计 | 第34-3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 ·体外实验 | 第35-41页 |
| ·婴儿粪便中的水分含量 | 第35页 |
| ·婴儿粪便脂肪酸含量 | 第35-37页 |
| ·传统培养法 | 第37-39页 |
| ·代谢产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 第39-41页 |
| ·动物实验 | 第41-46页 |
| ·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 ·低聚糖对失衡模型的调节作用 | 第41-43页 |
| ·低聚糖对小鼠肠脂肪酸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低聚糖对小鼠的安全性评价 | 第44-46页 |
| 4 讨论 | 第46-51页 |
| ·体外实验 | 第46-47页 |
| ·低聚糖对肠道益生菌的促生长作用 | 第46-47页 |
| ·体内实验 | 第47-51页 |
| ·抗生素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数量 | 第47-48页 |
| ·抗生素溶液对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破坏 | 第48-49页 |
| ·低聚糖混合溶液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 | 第49-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