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问责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人大问责制基本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理论界对人大问责制的概念解读 | 第15页 |
·人大问责制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人大问责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代议制政府理论 | 第17-18页 |
·社会主义监督理论 | 第18-19页 |
·法治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人大问责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9页 |
·我国人大进行问责的历史进程 | 第21-22页 |
·现行问责制度分析 | 第22-27页 |
·关于中央政府的行政问责规定 | 第22-23页 |
·关于地方政府的行政问责的规定 | 第23-25页 |
·我国典型问责案例分析 | 第25-27页 |
·我国人大问责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人大问责处于“缺位”状态 | 第27-28页 |
·自下而上越来越弱 | 第28-29页 |
第4章 我国人大问责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人大问责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29-31页 |
·质询程序启动难 | 第29-30页 |
·罢免权流于形式 | 第30页 |
·特定问题调查立法不完善 | 第30-31页 |
·部分人大代表责任意识较弱 | 第31页 |
·人大代表结构失衡 | 第31-32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人大问责制的建议 | 第32-40页 |
·优化人大问责制的运行环境 | 第32-34页 |
·建设积极的问责文化 | 第32-33页 |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33-34页 |
·细化人大问责方式 | 第34-38页 |
·问责的重要方式:质询制度 | 第34-36页 |
·问责的最严厉方式:罢免制度 | 第36-37页 |
·问责的特别方式:特定问题调查制度 | 第37-38页 |
·改革人大代表身份机制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