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绪论 | 第12-16页 |
| ·选题内容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相关研究情况 | 第14页 |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14-16页 |
| 1 宗教与政治传播关系概说 | 第16-20页 |
| ·我国古代的政府传播控制 | 第16-17页 |
| ·宗教与政府传播控制 | 第17-20页 |
| 2 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宗教传播控制的基础 | 第20-29页 |
| ·清政府的宗教政策 | 第20-23页 |
| ·对佛教的推崇与管理 | 第20-21页 |
| ·对道教的管理 | 第21页 |
| ·对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政策 | 第21-22页 |
| ·对于民间宗教,继续采取严厉镇压的政策 | 第22-23页 |
|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 第23-29页 |
| 3 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宗教传播控制手段及其传播效果 | 第29-42页 |
| ·优待和笼络藏传佛教上层领袖,保障喇嘛的特殊地位 | 第29-31页 |
| ·施行政教合一,设置喇嘛旗 | 第31-32页 |
| ·在经济上加大对藏传佛教赏赐的力度,广建寺院,予以扶持 | 第32-33页 |
| ·在清朝政府的扶持下,广建寺庙,促进藏传佛教的发展 | 第33-35页 |
| ·金瓶掣签制度 | 第35-37页 |
| ·寺院大活佛系统的形成和抑制 | 第37-40页 |
| ·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宗教传播控制取得的效果 | 第40-42页 |
| 4 清代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宗教传播控制的传播学理论思考 | 第42-46页 |
| ·把关人理论的体现 | 第42-43页 |
| ·议程设置理论的体现 | 第43-44页 |
| ·刻板印象理论的体现 | 第44-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