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现代农业 | 第16-18页 |
·现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6页 |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农业合作组织的概念 | 第18页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 第18-19页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职能 | 第19-20页 |
·政府在农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2 台湾农会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21-31页 |
·台湾农会沿革 | 第21-23页 |
·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农会 | 第21-22页 |
·现行体制的形成 | 第22-23页 |
·台湾农会的服务功能和办事宗旨 | 第23-24页 |
·台湾农会的会员成分及经费来源 | 第24-27页 |
·台湾农会的历史作用和基本经验 | 第27-31页 |
·台湾农会的历史作用 | 第27-28页 |
·台湾农会的四条基本经验 | 第28-31页 |
3 潍坊市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第31-39页 |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 第31-32页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 第31页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 | 第31页 |
·保障粮食稳定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 第31页 |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终南捷径 | 第31-32页 |
·潍坊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 第32-35页 |
·农产品品种齐全,生产总量大,有明显的品牌优势 | 第32-33页 |
·优良的政策环境 | 第33页 |
·农业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稳定 | 第33-34页 |
·健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第34页 |
·农业科技创新有明显成效,有迅速发展的优质产品基地 | 第34页 |
·农业品牌节会推介力度大 | 第34-35页 |
·发展现代农业,潍坊市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 第35-37页 |
·农业地位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冲击 | 第35页 |
·潍坊市现代农业建设尚不完善 | 第35-36页 |
·缺乏上下贯通的农业服务体系 | 第36页 |
·加大农业推广力度,在农业人才吸收上做文章 | 第36-37页 |
·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的外向程度的推动力度 | 第37页 |
·潍坊市需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 第37页 |
·潍坊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及任务 | 第37-39页 |
·确定投入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 第37-38页 |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 | 第38页 |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 第38-39页 |
4 台湾农会发展对潍坊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 第39-49页 |
·潍坊农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农民权益、落实农民主人翁地位的必然要求 | 第39-40页 |
·保持潍坊稳定的重要举措 | 第40页 |
·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 | 第40-41页 |
·农业组织在潍坊发展的现实性分析 | 第41-44页 |
·农业组织成长历程 | 第41-44页 |
·现行政策依据 | 第44页 |
·吸取台湾农会经验、引导潍坊市农业组织良性发展 | 第44页 |
·台湾农会对潍坊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 第44-45页 |
·案例分析 | 第45-49页 |
·安丘市种植业发展情况解析 | 第45-47页 |
·安丘市农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 | 第47-49页 |
5 农业合作组织推动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 第49-53页 |
·提高思想,深化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 第49-50页 |
·农业合作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 | 第50-51页 |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推广优良品种 | 第50页 |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 第50页 |
·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第50-51页 |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 第51页 |
·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 第51-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