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与机械排烟模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绪论第12-23页
   ·研究背景第12-16页
     ·我国地铁发展状况第12页
     ·地铁火灾的特点第12-14页
     ·地铁火灾形势第14-16页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第16-21页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的研究方法第16-19页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地铁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1-23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1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1-23页
2 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模型的相似理论研究基础第23-32页
   ·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基本方程第23-25页
   ·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相似性分析第25-28页
   ·地铁站台火灾的相似准则第28-29页
   ·地铁站台火灾烟羽流模型律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地铁站台 1:10 火灾实验模型设计第32-41页
   ·地铁站台物理模型第32-33页
   ·地铁站台火灾模型实验设计及建设第33-34页
     ·设计要求第33-34页
     ·1∶10 模型实验台的建设第34页
   ·测试系统设计第34-40页
     ·火源设计第35-38页
     ·温度测量及热电偶树第38-39页
     ·机械排烟系统第39-40页
   ·烟气层高度的判别方法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地铁站台火灾 1:10 模型实验与 FDS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1-63页
   ·地铁站台火灾 1:10 模型验证第41-42页
   ·火灾的数值模拟简介第42-46页
     ·Fire Dynamics Simulatior(FDS)介绍第42页
     ·FDS 数学模型第42-46页
   ·全尺寸 FDS 数值模拟验证第46-47页
   ·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47-49页
     ·结果及分析第49-56页
   ·地铁站台机械排烟研究及结果分析第56-61页
     ·研究内容和目的第56-57页
     ·机械排烟结果及分析第57-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5 空间交错地铁车站物理模型及人员生命安全判断标准第63-73页
   ·空间交错地铁车站物理模型的建立第63-69页
     ·行政中心车站简介第63-64页
     ·FDS 中地铁车站物理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火灾模拟参数设置与网格分析第66-69页
   ·地铁火灾中人员生命安全的判断标准第69-73页
     ·安全高度第69-70页
     ·烟气的毒害性第70页
     ·可见度第70-71页
     ·烟气层温度第71页
     ·安全高度以下烟气温度第71页
     ·火灾耐受极限判断标准第71-73页
6 空间交错地铁车站站台火灾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3-104页
   ·站台中庭位置起火时烟气蔓延的数值模拟分析第73-83页
     ·自然填充第73-78页
     ·有无穹顶对机械排烟的影响第78-80页
     ·穹顶高度对烟气蔓延的影响第80-83页
     ·本节小结第83页
   ·岛式站台端部位置起火时烟气蔓延的数值模拟分析第83-89页
     ·不同排烟模式对站台安全高度处的温度场及可见度场的影响第83-85页
     ·远离火源侧站台内的温度第85-87页
     ·站台内的烟尘浓度及 CO 浓度第87-89页
     ·本节小结第89页
   ·地下三层侧式站台火灾烟气蔓延与控制的数值模拟第89-104页
     ·自然填充模式下的烟气蔓延规律第89-96页
     ·不同排烟模式下的烟气蔓延情况第96-100页
     ·侧式站台火灾时机械排烟方式优化第100-103页
     ·本节小结第103-104页
7 结论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站房空间中光环境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下一篇:传统建筑手法在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设计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