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法医学论文--法医人类学论文

面部软组织厚度的超声测量和血痕RNA分析与面部软组织重建及死亡时间判断

提要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20页
前言第20-22页
文献回顾第22-44页
 1 现场尸骨的预处理第22-24页
 2 现场尸骨的性别、年龄及种族等方面的检验和鉴定第24-27页
   ·现场尸骨的性别判定第24页
   ·现场尸骨的年龄判定第24-25页
   ·现场尸骨的种族判定第25-26页
   ·现场尸骨的身高判定第26-27页
 3 现场尸骨的颅面重建第27-30页
 4 现场尸骨的面部软组织重建第30-37页
   ·FSTT 研究的起源第30-31页
   ·对面部标志点的选择第31-33页
   ·对尸体的 FSTT 检测第33-34页
   ·对活体的 FSTT 检测第34-36页
   ·FSTT 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的目标第36-37页
 5 现场尸骨的死亡时间与血痕陈旧度第37-38页
 6 基于红细胞改变的血痕陈旧度检测技术第38-40页
   ·HPLC 法研究血痕陈旧度第38页
   ·反射光谱法研究血痕陈旧度第38-39页
   ·氧电极法研究血痕陈旧度第39页
   ·EPR 法研究血痕陈旧度第39页
   ·AFM 研究血痕陈旧度第39-40页
 7 基于血浆改变的血痕陈旧度检测技术第40页
 8 基于 RNA 改变的血痕陈旧度检测技术第40-44页
材料与方法第44-50页
 1 主要试剂第44页
 2 主要仪器第44-45页
 3 主要方法第45-50页
   ·志愿者信息采集第45页
   ·超声仪器的调试第45页
   ·志愿者正侧面照片拍摄第45页
   ·FSTT 测量第45页
   ·采集血液样本第45-46页
   ·在相同条件下对陈旧血痕与新鲜血痕对比拍照第46页
   ·制作血涂片镜下标本第46页
   ·RNA 提取第46页
   ·RNA 反转录为 cDNA第46页
   ·RT-PCR第46-47页
   ·统计分析第47-50页
结果第50-86页
 1 FSTT 检测标志点系统的建立第50-58页
   ·FSTT 检测标志点的选择及定位第50-54页
   ·FSTT 超声检测误差第54-55页
   ·面部标志点分区第55-58页
 2 对中国北方汉族青年人 FSTT 的检测第58-61页
 3 FSTT 的影响因素第61-78页
   ·体位不同对 FSTT 检测的影响第61-63页
   ·FSTT 的左右脸对称性第63-64页
   ·BMI 对 FSTT 的影响第64-66页
   ·性别对 FSTT 的影响第66-69页
   ·FSTT 的种族差异第69-74页
   ·中国南北方青年人的 FSTT 差异第74-75页
   ·面部 19 个标志点的相互关系第75-78页
 4 血痕颜色随时间的变化第78-79页
 5 血痕中血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第79页
 6 血痕陈旧度的 RNA 分析第79-86页
   ·血痕 18S rRNA 与β-actin mRNA 比值随时间的变化第79-84页
   ·血痕 18S rRNA 与 GAPDH mRNA 比值随时间的变化第84-86页
讨论第86-94页
 1 FSTT 检测标志点系统的建立第86页
 2 FSTT 检测数据的影响因素第86-91页
   ·不同体位检测对 FSTT 的影响第86-87页
   ·左右侧 FSTT 的对称性第87-88页
   ·BMI 对 FSTT 的影响第88-89页
   ·性别对 FSTT 的影响第89页
   ·FSTT 的种族差异第89-91页
 3 血痕陈旧度的 RNA 分析第91-94页
   ·血痕中 18S rRNA 和β-actin mRNA 比值的变化与陈旧度的关系第91页
   ·血痕 RNA 比值的变异第91-92页
   ·血痕 RNA 比值的性别差异第92页
   ·血痕 RNA 分析推断死亡时间的潜力第92-94页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NFα和ROS在HIV gp120引起的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血流剪切力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