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26页 |
·植物安全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8-18页 |
·共转化法 | 第9-11页 |
·转座子介导法 | 第11-13页 |
·位点特异重组系统 | 第13-18页 |
·选用安全的标记基因 | 第18页 |
·植物花期调控机理 | 第18-22页 |
·开花启动途径 | 第19-20页 |
·开花促进途径 | 第20-21页 |
·光周期不敏感的分子机理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设计思想 | 第22-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2. Cre/loxP安全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48页 |
·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26-28页 |
·材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6-28页 |
·方法 | 第28-40页 |
·安全表达载体pBI121-CRE的构建 | 第28-33页 |
·安全表达载体pBI121-CRE-CmFT的构建 | 第33-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安全表达载体pBI121-CRE的构建 | 第40-42页 |
·安全表达载体pBI121-CRE-CmFT的构建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3 植物安全表达载体在地被菊‘晚粉’中的遗传转化 | 第48-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3页 |
·材料 | 第48-49页 |
·安全表达载体导入受体农杆菌 | 第49-50页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叶盘法转化地被菊‘晚粉’ | 第50-51页 |
·‘晚粉’抗性植株的筛选 | 第51-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植物安全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及转化子的鉴定 | 第53-54页 |
·‘晚粉’Kan抗性苗基因组DNA提取 | 第54-55页 |
·‘晚粉’Kan抗性苗的PCR检测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56页 |
·转化方法的选择比较 | 第56-58页 |
4.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苗的验证 | 第58-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材料 | 第58页 |
·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 第58-60页 |
·转基因株系的PCR检测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 缩写词英汉对照表 | 第68-70页 |
附录2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 第70-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