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质 | 第11-12页 |
|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焊) | 第12-14页 |
|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焊) | 第14-15页 |
| ·电阻点焊 | 第15-17页 |
| ·电子束焊 | 第17-18页 |
| ·激光焊 | 第18-21页 |
| ·激光焊温度场模拟进展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24-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25-30页 |
| ·不锈钢的激光焊 | 第25-27页 |
| ·微观组织分析 | 第27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 第30-40页 |
| ·不锈钢激光焊接头的组织特征 | 第30-35页 |
| ·接头的表面形貌 | 第30-31页 |
| ·接头的微观组织 | 第31-35页 |
| ·不锈钢激光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35-38页 |
| ·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 | 第35页 |
| ·接头的拉剪断裂行为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焊接参数对不锈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0-66页 |
| ·激光功率的影响 | 第40-45页 |
| ·激光功率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激光功率对焊缝熔深和熔宽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激光功率对焊缝组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激光功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焊接速度的影响 | 第45-50页 |
| ·焊接速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焊接速度对焊缝熔深和熔宽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焊接速度对焊缝组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焊接速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离焦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 ·离焦量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离焦量对焊缝熔深和熔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离焦量对焊缝组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离焦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焊接参数的优化 | 第54-63页 |
| ·自然因素及因素编码 | 第54页 |
| ·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检验 | 第54-56页 |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6-58页 |
| ·熔深的回归方程与因索分析 | 第58-60页 |
| ·拉剪力的回归方程与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 ·参数优化结果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 第五章 不锈钢激光焊温度场的模拟 | 第66-82页 |
| ·激光焊中的物理现象 | 第66-68页 |
| ·小孔效应 | 第66-67页 |
| ·等离子体效应 | 第67-68页 |
| ·激光深熔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8-75页 |
| ·传热方程 | 第68页 |
| ·边界条件 | 第68-69页 |
| ·热源模型 | 第69-70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70页 |
| ·材料的物理属性 | 第70-72页 |
| ·单元选择 | 第72-73页 |
| ·网格划分 | 第73-74页 |
| ·加载和求解 | 第74-75页 |
| ·温度场模拟的结果讨论 | 第75-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