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绪论 | 第12-26页 |
| ·渗流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8页 |
| ·渗流研究的发展 | 第12-14页 |
| ·渗流研究的现状 | 第14-18页 |
| ·渗流中并行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研究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第18-23页 |
| ·渗流研究的意义 | 第18-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 2 非恒定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 | 第26-50页 |
| ·基本概念 | 第26-31页 |
| ·多孔介质 | 第26-27页 |
| ·连续介质假设 | 第27-28页 |
| ·连续流体 | 第28-29页 |
| ·达西定律 | 第29-31页 |
| ·非饱和渗流基本理论 | 第31-38页 |
| ·非饱和土水势理论 | 第31-33页 |
| ·土—水特征曲线 | 第33-35页 |
| ·非饱和渗透系数 | 第35-37页 |
| ·本文中饱和度的定义 | 第37-38页 |
| ·饱和—非饱和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第38-45页 |
| ·有限元格式的推导 | 第45-47页 |
| ·有限元方程的求解 | 第47-48页 |
| ·逸出面的处理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3 土坝非恒定渗流模型试验 | 第50-73页 |
| ·试验目的 | 第50-51页 |
| ·试验模型与试验设备 | 第51-55页 |
| ·试验工况与试验步骤 | 第55-56页 |
| ·试验工况组合 | 第55页 |
| ·试验过程 | 第55-56页 |
| ·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 | 第56-71页 |
| ·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 第57-67页 |
| ·前人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 第67-7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4 非恒定渗流解析解与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73-89页 |
| ·双层土柱入渗的解析解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 第73-82页 |
| ·入渗过程解析解及其数值模拟 | 第73-79页 |
| ·入渗稳态解析解及其数值模拟的 | 第79-82页 |
| ·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有限潜水层渗流解析解与数值模拟的对比 | 第82-86页 |
| ·Muskat问题 | 第86-88页 |
| ·与解析解对比的结果分析 | 第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5 工程应用实例 | 第89-115页 |
| ·二道江电厂储灰坝数值模拟 | 第89-96页 |
| ·工程概况 | 第89-92页 |
| ·数值模拟 | 第92-95页 |
| ·结果分析 | 第95-96页 |
| ·清河电厂储灰坝数值模拟 | 第96-103页 |
| ·工程概况 | 第96-97页 |
| ·数值模拟 | 第97-103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3页 |
| ·岳城水库右坝段三向渗流数模分析 | 第103-114页 |
| ·工程概况 | 第103-104页 |
| ·数值模拟 | 第104-113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3-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5页 |
| 6 并行计算在渗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 第115-120页 |
| ·并行算法在渗流计算中的应用 | 第115-116页 |
| ·并行性分析与并行设计 | 第116页 |
| ·并行有效性证明 | 第116-117页 |
| ·并行加速比的测定及分析 | 第117-118页 |
| ·小结 | 第118-120页 |
| 结论 | 第120-123页 |
| 1 本文结论 | 第120-121页 |
| 2 展望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29-13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0-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