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马鞍山市道路清扫对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影响的调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来源第11-13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第11-12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成分第12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形成方式和来源第12-13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健康危害第13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负效应第13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对植物及其他动物的危害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城市交通道路的空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特征第14-15页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因子研究第15-17页
     ·城市交通道路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第17-21页
   ·空气质量标准第21-24页
     ·GB3095-2012第21-22页
     ·中美两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第22-23页
     ·WHO 空气质量准则第23-24页
   ·道路清扫第24-26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路线第26-28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路线第27-28页
第三章 城市道路监测数据分析第28-41页
   ·监测方法第28-29页
     ·监测地点设置第28页
     ·监测方法和时间第28-29页
   ·结果分析第29-40页
     ·日变化规律第29-35页
     ·相关性分析第35-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道路清扫对城市道路空气悬浮颗粒物的影响第41-60页
   ·城市道路道路清扫在日变化特征中的影响第41-46页
     ·对照点监测第41-43页
     ·湖东中路监测第43-45页
     ·湖东中路与对照点比较第45-46页
   ·道路清扫前后对悬浮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第46-57页
     ·马向路第48-49页
     ·霍里山大道第49-50页
     ·江东大道第50-51页
     ·健康路第51-52页
     ·湖北路第52-53页
     ·湖东路第53-54页
     ·湖南路第54-55页
     ·印山路第55-56页
     ·雨田路第56-57页
     ·花园路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五章 模型应用与验证第60-73页
   ·OSPM 模型第60-67页
     ·模型简介第60页
     ·OSPM 模型计算原理第60-67页
   ·PM10源强的计算第67-70页
     ·机动车 PM10平均排放因子第67-68页
     ·二次扬尘排放因子计算第68-69页
     ·PM10综合排放因子第69-70页
   ·模型验证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建议及不足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建筑中的互动性研究
下一篇:室内颗粒物分布与沉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