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热作模具的现状及修复技术 | 第9-18页 |
·热作模具工业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热作模具的工况及其失效形式 | 第10-13页 |
·常见热作模具的修复及强化方式 | 第13-16页 |
·激光表面强化修复热作模具工作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模具的高温性能的研究 | 第18-19页 |
·热稳定性 | 第18-19页 |
·高温硬度 | 第19页 |
·高温摩擦 | 第1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22-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基体材料 | 第22-23页 |
·合金化涂料 | 第23页 |
·熔覆材料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激光表面强化实验 | 第24-25页 |
·试样的制备及组织分析 | 第25页 |
·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第3章 5CrMnMo 及其堆焊材料激光强化层的组织分析 | 第28-42页 |
·5CrMnMo 及其堆焊材料激光熔凝层的组织分析 | 第28-32页 |
·熔凝层的组织形貌特征 | 第28-30页 |
·熔凝层的硬度分布 | 第30-32页 |
·5CrMnMo 及其堆焊材料激光共晶合金化层的组织分析 | 第32-36页 |
·共晶合金化层的组织形貌 | 第32-34页 |
·共晶合金化层的硬度分布 | 第34-36页 |
·5CrMnMo 及其堆焊材料激光陶瓷合金化层的组织分析 | 第36-39页 |
·陶瓷合金化层的组织形貌 | 第36-37页 |
·陶瓷合金化层的硬度分布 | 第37-39页 |
·T15 激光熔覆层成形性 | 第39-40页 |
·T15 熔覆层组织形貌 | 第39-40页 |
·T15 熔覆层的硬度分布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激光强化层的抗回火软化性能 | 第42-60页 |
·抗回火软化实验的确定 | 第42页 |
·激光熔凝层的抗回火软化性能 | 第42-44页 |
·不同温度回火 4h 后组织及硬度的变化 | 第44-50页 |
·共晶合金化层组织和硬度的变化 | 第44-47页 |
·陶瓷合金化层组织和硬度的变化 | 第47-49页 |
·T15 高速钢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 第49-50页 |
·550℃回火不同时间后的硬度和组织 | 第50-54页 |
·5CrMnMo、堆焊层和 T15 熔覆层 | 第50页 |
·共晶合金化层 | 第50-51页 |
·陶瓷合金化层 | 第51-54页 |
·700℃回火不同时间后的硬度和组织 | 第54-57页 |
·5 CrMnMo、堆焊层和 T15 熔覆层 | 第54页 |
·共晶合金化层 | 第54-55页 |
·陶瓷合金化层 | 第55-57页 |
·激光强化层的高温硬度 | 第57-59页 |
·高温硬度实验方案确定 | 第58页 |
·高温硬度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5CrMnMo 及其堆焊材料激光强化层的高温摩擦性能 | 第60-68页 |
·高温摩擦性能实验的确定 | 第60-61页 |
·高温摩擦性能实验结果 | 第61-67页 |
·摩擦系数 | 第61-63页 |
·磨损量 | 第63-64页 |
·摩损形貌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实验研究成果在锻压模具上的应用 | 第68-73页 |
·锻压模具生产情况 | 第68-69页 |
·激光强化工艺的选择 | 第69-71页 |
·应用效果 | 第71页 |
·应用前景及思考 | 第71-7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