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生物质热解气催化还原二氧化硫的探索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言第12-15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31页
   ·二氧化硫气体概述第15-21页
     ·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及危害第15-16页
     ·我国二氧化硫的治理现状第16-21页
   ·催化还原脱硫文献综述第21-26页
     ·氢气还原法第22-23页
     ·一氧化碳还原法第23-24页
     ·氨还原法第24页
     ·烃类还原法第24-25页
     ·炭还原法第25-26页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第26页
   ·生物质概述第26-30页
     ·生物质能源的特点第26-27页
     ·生物质的热解第27-30页
   ·本章小节第30-31页
3. 实验方法第31-38页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第31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31-33页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33-35页
     ·评价指标第33-34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4-3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35-37页
     ·XRD物相分析原理第35-36页
     ·SEM工作原理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CO催化还原SO_2的研究第38-48页
   ·不同催化剂活性的比较第38-42页
     ·单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的比较第38-39页
     ·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的比较第39-41页
     ·催化剂活性比较第41-42页
   ·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2-45页
     ·催化剂预处理的影响第42-43页
     ·空速的影响第43-44页
     ·气体配比的影响第44-45页
   ·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第4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CH_4催化还原SO_2的研究第48-59页
   ·不同催化剂活性的比较第48-53页
     ·单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的比较第48-49页
     ·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的比较第49-51页
     ·催化剂活性比较第51-53页
   ·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3-56页
     ·催化剂预处理的影响第53-54页
     ·空速的影响第54-55页
     ·气体配比的影响第55-56页
   ·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第5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6 模拟生物质热解气催化还原SO_2的研究第59-65页
   ·反应气体的配制第59页
   ·催化剂的选择第5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1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61-64页
     ·XRD表征第61-62页
     ·SEM表征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7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第65-70页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概述第65页
   ·SO_2在 Fe_2O_3/Al_2O_3上的催化还原本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5-69页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65-66页
     ·气固相本征动力学的推导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8 结论与建议第70-73页
   ·结论第70-71页
   ·建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一 实验设备第79-80页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及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活性炭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
下一篇:以光合细菌为主的生物修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