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民意及其调控策略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重要性 | 第9-11页 |
二、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网络民意的基本概述 | 第13-25页 |
·网络民意的内涵 | 第13-14页 |
·网络民意的特点 | 第14-16页 |
·平等性和多元化 | 第15页 |
·真实性和爆发性 | 第15-16页 |
·倾向性和非理性 | 第16页 |
·网络民意的功能 | 第16-19页 |
·以厦门PX事件为例说明网络民意的功能 | 第16-18页 |
·网络民意的功能 | 第18-19页 |
·网络民意的划分类型 | 第19-25页 |
·按议题的起源分类 | 第19-21页 |
·按议题的性质分类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网络民意的形成演变过程 | 第25-31页 |
·网络民意的萌芽阶段 | 第25-27页 |
·网络民意的成熟阶段 | 第27-29页 |
·网络民意的发展和走向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网络民意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 第31-38页 |
·网络民意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利影响 | 第31-34页 |
·网络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信息 | 第31-32页 |
·网络民意的表达提高了公民的民主素养和参政意识 | 第32-33页 |
·网络民意聚焦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 第33-34页 |
·网络民意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利影响 | 第34-38页 |
·非理性的网络民意的膨胀而影响政府决策 | 第34-35页 |
·虚假有害信息泛滥,破坏社会稳定 | 第35-36页 |
·网络民意"话语权"的垄断可能影响决策科学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网络民意的调控策略 | 第38-48页 |
·网上舆论调控 | 第38-39页 |
·法律调控 | 第39-40页 |
·技术调控 | 第40-42页 |
·甄别网络民意 | 第42-43页 |
·网络媒体及网民的调控和自律 | 第43-45页 |
·传统主流媒体和人员的调控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