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英文缩写注解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1章 人肝癌HepG2/5-Fu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与凋亡关系的研究 | 第21-33页 |
·材料 | 第21-23页 |
·细胞株 | 第21页 |
·药品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22页 |
·PCR引物 | 第22-23页 |
·常用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培养细胞总RNA提取 | 第23-24页 |
·RT-PCR扩增 | 第24页 |
·药物耐药性分析 | 第24-25页 |
·灰度扫描与数据处理 | 第25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 | 第25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HepG2/5-Fu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检测 | 第26页 |
·HepG2细胞和HepG2/5-Fu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26-28页 |
·HepG2细胞和HepG2/5-Fu细胞细胞周期分析 | 第28-29页 |
·HepG2细胞和HepG2/5-Fu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2章 氧化铁磁性纳米转运体系的构建 | 第33-50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菌株和质粒载体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细胞培养用试剂 | 第33页 |
·常用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作 | 第34-35页 |
·pcDNA3-p53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5-36页 |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与DNA结合实验 | 第36-37页 |
·氧化铁纳米颗粒DNA保护试验 | 第37-38页 |
·细胞毒性试验(MTT)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7页 |
·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DCIONP)的制备 | 第38页 |
·用显色法测定铁离子浓度 | 第38页 |
·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化学特性 | 第38-41页 |
·p53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41-42页 |
·化铁纳米颗粒-多聚赖氨酸(DCIONP-PLL)基因转运体系的建立 | 第42-46页 |
·IONP-PLL纳米转运体系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第3章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的耐5-Fu肝癌基因治疗的体外研究 | 第50-65页 |
·材料 | 第50-52页 |
·细胞系 | 第50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50页 |
·主要抗体 | 第50-51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52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52页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质粒的转化及抽提 | 第52-53页 |
·细胞总RNA提取 | 第53页 |
·RT-PCR | 第53页 |
·SSCP分析 | 第53-54页 |
·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细胞系中p53的表达情况 | 第54页 |
·细胞全蛋白的提取和浓度测定 | 第54页 |
·Western-Blot分析各细胞系中p53的表达情况 | 第54页 |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的基因转染 | 第54-55页 |
·台盼兰拒染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 | 第55页 |
·MTT法检测转染重组p53表达质粒后的细胞在5-Fu作用下的存活率 | 第55页 |
·Hochest 33258染色分析pcDNA/p53引起的细胞凋亡现象 | 第55页 |
·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结果 | 第56-62页 |
·p53突变性检测 | 第56页 |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wtp53蛋白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 | 第56-57页 |
·Western blot检测HepG2、HepG2/5-Fu细胞株中wtp53蛋白的表达 | 第57-58页 |
·转染后RT-PCR检测各细胞系中wtp53的表达 | 第58页 |
·MTT法检测HepG2/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 第58-59页 |
·5-Fu呈时间依赖性杀伤HepG2/5-Fu肝癌细胞 | 第59-60页 |
·wtp53基因诱导表达HepG2/5-Fu细胞发生凋亡 | 第60-61页 |
·wtp53基因转染HepG2/5-Fu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综述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