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单位犯罪概述 | 第11-28页 |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 第11-16页 |
(一)观点争鸣 | 第11-14页 |
(二)观点评析 | 第14-16页 |
(三)结论 | 第16页 |
二、单位犯罪的特征 | 第16-22页 |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特征 | 第16-18页 |
(二)单位犯罪的主观特征 | 第18-19页 |
(三)单位犯罪的客体特征 | 第19-20页 |
(四)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 | 第20页 |
(五)单位犯罪的现实特征 | 第20-22页 |
三、单位犯罪的立法比较 | 第22-28页 |
(一)国外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 | 第22-24页 |
(二)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 | 第24-26页 |
(三)比较结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8-37页 |
一、一人公司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8-29页 |
二、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9-31页 |
三、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普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31-33页 |
四、私营企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单位犯罪的累犯 | 第37-44页 |
一、新刑法中是否确立了单位累犯制度 | 第37-38页 |
二、确立单位累犯制度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三、单位累犯的构成要件 | 第39-42页 |
四、单位累犯的处罚原则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单位犯罪的自首 | 第44-51页 |
一、单位犯罪能否适用自首制度 | 第44-46页 |
二、单位自首的成立条件 | 第46-48页 |
(一)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 | 第46-47页 |
(二)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 | 第47-48页 |
三、单位犯罪中单位及自然人自首的认定 | 第48-50页 |
四、单位自首的处罚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单位犯罪的诉讼 | 第51-57页 |
一、单位犯罪案件的管辖 | 第51-52页 |
(一)立案管辖 | 第51页 |
(二)审判管辖 | 第51-52页 |
二、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参与人 | 第52-54页 |
(一)关于被告单位 | 第52-53页 |
(二)关于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 | 第53-54页 |
三、单位犯罪案件的强制措施 | 第54-55页 |
(一)关于被告单位的强制措施的适用 | 第54页 |
(二)关于被告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强制措施的适用 | 第54页 |
(三)关于被告单位诉讼代表人的强制措施的适用 | 第54-55页 |
四、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57-65页 |
一、单位犯罪的实体法完善 | 第57-62页 |
(一)关于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的立法完善 | 第57-59页 |
(二)完善现有罚金刑 | 第59-60页 |
(三)丰富单位犯罪的刑罚种类 | 第60-62页 |
二、单位犯罪的程序法完善 | 第62-65页 |
(一)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立法完善 | 第62-63页 |
(二)其他程序法上的完善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