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流动研究
| 1. 概述 | 第1-13页 |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 1.2 研究方法及背景 | 第10-11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1-13页 |
| 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3-24页 |
| 2.1 国家创新系统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2.2 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的理论 | 第15-18页 |
| 2.3 知识流动的创新系统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 2.3.1 创新系统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 第18-19页 |
| 2.3.2 企业知识流动研究方法——“群聚方法” | 第19-22页 |
| 2.3.3 “群聚方法”与传统部门分析方法的区别 | 第22-24页 |
| 3. 创新系统中企业的知识流动——群聚分析 | 第24-40页 |
| 3.1 企业知识流动的概念 | 第24-29页 |
| 3.1.1 知识的概念和特性 | 第24-25页 |
| 3.1.2 知识的分类和企业知识流动的概念 | 第25-29页 |
| 3.2 企业知识流动的类型 | 第29-33页 |
| 3.3 企业知识流动的层次及其形式 | 第33-40页 |
| 4. 我国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流动的障碍分析 | 第40-46页 |
| 4.1 我国企业知识流动障碍 | 第40-43页 |
| 4.2 我国企业知识流动障碍产生的原因 | 第43-46页 |
| 5. 案例分析 | 第46-55页 |
| 5.1 企业简介 | 第46-47页 |
| 5.2 分析框架 | 第47-48页 |
| 5.3 企业宏观层次的知识流动及障碍 | 第48-51页 |
| 5.4 企业微观层次的知识流动及障碍 | 第51-55页 |
| 6. 促进知识流动的几项重要措施 | 第55-60页 |
| 6.1 政府的作用 | 第55-56页 |
| 6.2 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56-57页 |
| 6.3 建立学习型企业 | 第57-60页 |
| 7. 结论 | 第60-63页 |
| 7.1 基本结论 | 第60-61页 |
| 7.2 论文的成果及遗留问题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