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综合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1页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12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礁滩相储层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储层测井识别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成岩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9-20页 |
·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33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1-31页 |
·区域构造分区 | 第21-22页 |
·川东高陡褶皱带特征 | 第22-26页 |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 第26-29页 |
·成礁期构造特征 | 第29-31页 |
·地层特征 | 第31-33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31页 |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31-33页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第33-58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33-45页 |
·岩石学标志 | 第33-37页 |
·古生物标志 | 第37-39页 |
·测井相标志 | 第39-42页 |
·地震相特征 | 第42-45页 |
·沉积相划分与特征 | 第45-52页 |
·局限台地相 | 第45-46页 |
·开阔台地相 | 第46-47页 |
·台地边缘浅滩相 | 第47-48页 |
·台地边缘生物礁相 | 第48-50页 |
·台地前缘斜坡 | 第50-51页 |
·台内海槽相 | 第51-52页 |
·沉积相横向对比 | 第52-55页 |
·五百梯构造带沉积相对比剖面 | 第52-53页 |
·大猫坪构造带沉积相对比剖面 | 第53-55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和模式 | 第55-58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55页 |
·沉积相模式 | 第55-58页 |
第4章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系统划分 | 第58-77页 |
·白云岩岩石学特征 | 第58-66页 |
·白云岩成因类型 | 第58-61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61-66页 |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66-74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66页 |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6-69页 |
·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9-71页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1-73页 |
·白云石矿物学特征 | 第73-74页 |
·成岩系统划分 | 第74-77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 | 第77-100页 |
·储层空间特征 | 第77-82页 |
·孔隙类型 | 第77-81页 |
·破裂缝和溶缝 | 第81-82页 |
·储层物性特征、分类及评价 | 第82-89页 |
·物性特征 | 第82-84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84-85页 |
·储集岩分类与评价 | 第85-89页 |
·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 第89-100页 |
·岩石类型与储集物性的关系 | 第89-92页 |
·沉积微相与储层的关系 | 第92-96页 |
·成岩系统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96-100页 |
第6章 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 第100-128页 |
·长兴组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 第100-109页 |
·充足的烃源条件 | 第100-102页 |
·有利的储集条件 | 第102-106页 |
·有利的封盖条件 | 第106-107页 |
·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 第107-109页 |
·有利礁滩相储层预测与评价 | 第109-128页 |
·五百梯及南部有利礁滩相储层预测与评价 | 第109-116页 |
·大猫坪和高峰场有利礁滩相储层预测与评价 | 第116-128页 |
结论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