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32页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3-27页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3-25页
     ·发展趋势第25-26页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26-27页
     ·存在的问题第27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7-2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8-29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9-31页
   ·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第31-32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32-35页
   ·构造背景第32-33页
   ·地层发育特征第33-35页
第3章 烃源岩地化特征第35-50页
   ·平面展布特征第35-38页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第38-44页
     ·有机碳含量第38-41页
     ·氯仿沥青“A”含量第41-42页
     ·岩石热解特征第42-44页
   ·有机质类型第44-46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46-48页
   ·烃源岩综合评价第48-50页
第4章 天然气特征与成因第50-87页
   ·天然气基本特征第50-56页
     ·组分特征第50-51页
     ·碳同位素特征第51-53页
     ·氢同位素特征第53-55页
     ·轻烃特征第55-56页
   ·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第56-64页
     ·利用碳同位素划分成因类型第56-60页
     ·利用氢同位素划分成因类型第60-61页
     ·利用轻烃划分成因类型第61-63页
     ·利用稀有气体划分成因类型第63-64页
   ·气源对比第64-79页
     ·δ~(13)C_1~Ro 关系第65-70页
     ·轻烃指纹对比第70-77页
     ·稀有气体特征第77-78页
     ·气源综合评价第78-79页
   ·原生、次生气藏天然气特征对比及运移机制探讨第79-87页
     ·烃类组分特征对比第80-81页
     ·非烃特征对比第81页
     ·碳同位素特征对比第81-83页
     ·天然气运移机制探讨第83-87页
第5章 地层水成因与来源第87-110页
   ·地层水基本特征第87-95页
   ·地层水微量元素特征第95-97页
   ·地层水纵向变化特征第97-98页
   ·地层水成因与来源第98-103页
     ·原始沉积水第99-100页
     ·海相地层水入侵第100-102页
     ·泥页岩及煤层压释水第102-103页
     ·后期大气淡水渗入第103页
   ·水-岩相互作用第103-110页
     ·HCO_3~-浓度变化第104页
     ·Ca~(2+)-Mg~(2+)-Fe~(2+)离子组合第104-105页
     ·Caexcess~Nadeficit 关系第105-106页
     ·K~+~Cl~-关系第106-107页
     ·Li~+-Cl~-~δ~(18)0 组合第107-110页
第6章 成藏年代分析第110-133页
   ·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第110-125页
     ·剥蚀厚度恢复第110-116页
     ·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第116-125页
   ·包裹体均一温度定年第125-128页
     ·自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第125-127页
     ·裂缝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第127-128页
   ·同位素定年第128-131页
   ·成藏年代综合分析第131-133页
第7章 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探讨第133-185页
   ·典型气藏解剖第133-161页
     ·新场须二气藏第133-149页
     ·新场须四气藏第149-160页
     ·成藏条件配置关系第160-161页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161-178页
     ·须二段第161-174页
     ·须四段第174-178页
   ·成藏模式探讨第178-185页
     ·气水分布模式第178-180页
     ·成藏模式第180-185页
结论第185-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频干扰识别与消除方法研究
下一篇: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