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7页 |
| 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5页 |
| 1.2 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5-6页 |
| 1.3 主要工作量 | 第6-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 第7-10页 |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7-8页 |
| 2.2 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 第8-10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 | 第10-20页 |
| 3.1 物质组成 | 第10-14页 |
| 3.2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4-20页 |
| 3.2.1 前缘推覆构造带 | 第14-16页 |
| 3.2.2 中间逆冲推覆构造带 | 第16页 |
| 3.2.3 后缘推覆构造带 | 第16-20页 |
| 第四章 月照一琵琶寺变质火山岩的地质、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20-35页 |
| 4.1 基本地质特征 | 第20页 |
| 4.2 火山岩岩相学特征 | 第20-22页 |
| 4.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31页 |
| 4.3.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22页 |
| 4.3.2 地球化学测试 | 第22页 |
| 4.3.3 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 | 第22-31页 |
| 4.3.3 -1双峰式系列火山岩 | 第25-28页 |
| 4.3.3 -2碱性系列火山岩 | 第28-31页 |
| 4.4 不同地区间的火山岩对比及讨论 | 第31-35页 |
| 第五章 勉略构造带(月照一琵琶寺地区)的构造演化 | 第35-37页 |
| 5.1 D-C:洋盆扩张打开阶段 | 第35页 |
| 5.2 C-T:俯冲和碰撞作用阶段 | 第35-36页 |
| 5.3 T-Q:陆内造山阶段 | 第36-37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37-38页 |
|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进展 | 第37页 |
| 6.2 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