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 第1-15页 |
一、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15-21页 |
1、 财政收入政策分析 | 第15-16页 |
2、 财政支出政策分析 | 第16-19页 |
3、 现行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第19-21页 |
(1) 财政投入方式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 第19页 |
(2) 投资乘数下降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 第19-20页 |
(3) 过剩经济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 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分析 | 第21-26页 |
4、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和组成 | 第21-23页 |
5、 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 第23-24页 |
6、 现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第24-26页 |
(1) 储蓄存款利率弹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24-25页 |
(2) 永久性收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 第26-31页 |
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原理 | 第26-28页 |
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践的内在联系 | 第28-31页 |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 | 第28-29页 |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协调配合 | 第29-31页 |
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实证研究 | 第31-37页 |
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对立性分析 | 第31-34页 |
(1) 国民经济的“两难”状况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约 | 第31-33页 |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支持的缺陷 | 第33页 |
(3) 财政、金融自身的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 | 第33-34页 |
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分析 | 第34-37页 |
(1) 贷款交税 | 第34-35页 |
(2) 国债对银行资金形成的“挤出”效应 | 第35页 |
(3) 利率调整中的利益纷争 | 第35页 |
(4) “拨改贷”对银行资金的挤占 | 第35-36页 |
(5) 投融资体系中财政与银行的非正常关联 | 第36-37页 |
五、 现实对策研究与思考 | 第37-55页 |
11、 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职能来调整现行财政、银行的关系 | 第37-39页 |
(1) 真正发挥跨地区设计组织机构的作用 | 第38页 |
(2) 完善中央银行预算体系 | 第38页 |
(3) 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 第38-39页 |
12、 合理协调宏观财政货币政策 | 第39-41页 |
13、 合理协调微观财政货币政策 | 第41-50页 |
(1) 税收问题 | 第42-44页 |
(2) 企业亏损补贴问题 | 第44页 |
(3) 利率调整问题 | 第44-45页 |
(4) 拨改贷问题 | 第45页 |
(5) 财政投融资问题 | 第45-48页 |
(6) 国债问题 | 第48-50页 |
1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体制建设 | 第50-55页 |
(1) 建立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 第50-51页 |
(2) 完善投融资体制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