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第1章 以房养老概述 | 第17-29页 |
| ·以房养老的内涵 | 第17-18页 |
| ·以房养老的基本形式 | 第18-20页 |
| ·租售换养 | 第18-19页 |
| ·以大换小 | 第19页 |
| ·售后返租 | 第19-20页 |
| ·反向抵押 | 第20页 |
| ·以房养老的基本特征 | 第20-23页 |
| ·主体资格的规定性 | 第21-22页 |
| ·客体资格的规定性 | 第22页 |
| ·实施过程的规定性 | 第22-23页 |
| ·以房养老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页 |
| ·家庭代际财富传递理论 | 第24-25页 |
| ·家庭养老及社会保障理论 | 第25-26页 |
| ·住房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的理论 | 第26-28页 |
|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28-29页 |
| 第2章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9-35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 第29-30页 |
| ·老年相对贫困问题凸显 | 第30-31页 |
| ·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 | 第32-35页 |
| ·住房商品化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物质保证 | 第32-33页 |
| ·现代家庭消费理念的更新 | 第33页 |
| ·日趋活跃的二级房地产市场 | 第33-35页 |
| 第3章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风险 | 第35-42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面临的障碍 | 第35-38页 |
| ·传统观念的障碍 | 第35-36页 |
| ·金融市场的稚嫩 | 第36页 |
| ·配套法规的缺失 | 第36-37页 |
| ·房产市场的波动 | 第37-38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预计面临的风险 | 第38-42页 |
| ·政策风险 | 第38-39页 |
| ·道德风险 | 第39页 |
| ·长寿风险 | 第39-40页 |
| ·利率风险 | 第40-42页 |
| 第4章 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的实践及经验 | 第42-50页 |
| ·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实践 | 第42-46页 |
| ·美国 | 第42-44页 |
| ·英国 | 第44-45页 |
| ·新加坡 | 第45-46页 |
| ·国外主要国家以房养老的经验 | 第46-50页 |
| ·以房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第46-47页 |
| ·以房养老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监管 | 第47-48页 |
| ·以房养老需要舆论宣传和国民理财教育 | 第48-50页 |
| 第5章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建议 | 第50-63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基本原则 | 第50-53页 |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50-51页 |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 第51-52页 |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52-53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对策分析 | 第53-58页 |
| ·以房养老机构参与要合理 | 第53-55页 |
| ·以房养老观念宣传要适时 | 第55-56页 |
| ·以房养老政府主导要及时 | 第56-57页 |
| ·制定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 | 第57-58页 |
| ·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风险防范 | 第58-63页 |
| ·政策风险防范 | 第58-59页 |
| ·道德风险防范 | 第59-60页 |
| ·长寿风险防范 | 第60-61页 |
| ·利率风险防范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