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2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46页 |
| ·概述 | 第24-25页 |
| ·汽液平衡 | 第25-29页 |
| ·汽液相平衡的理论基础及热力学计算 | 第25-27页 |
| ·汽液平衡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 ·乙醇-水的工业分离方法 | 第29-32页 |
| ·石灰脱水法 | 第29页 |
| ·分子筛脱水方法 | 第29-30页 |
| ·恒沸精馏方法 | 第30-31页 |
| ·萃取精馏方法 | 第31页 |
| ·溶盐精馏方法 | 第31-32页 |
| ·加盐萃取精馏方法 | 第32页 |
| ·一种新型的溶剂—离子液体 | 第32-45页 |
| ·离子液体的种类 | 第33-34页 |
|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 第34页 |
| ·传统的合成方法 | 第34页 |
| ·新型的合成方法 | 第34页 |
| ·离子液体的特性 | 第34-38页 |
| ·熔点 | 第35-36页 |
| ·密度 | 第36页 |
| ·粘度 | 第36-37页 |
| ·热稳定性 | 第37-38页 |
| ·溶解性 | 第38页 |
| ·离子液体在相平衡中的研究进展 | 第38-41页 |
| ·离子液体性质的预测模型 | 第41-44页 |
| ·活度系数 | 第41-43页 |
|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 第43-44页 |
| ·密度 | 第44页 |
| ·离子液体的展望 | 第44-45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 第二章 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46-62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药品 | 第46-47页 |
| ·实验仪器及器皿 | 第47页 |
| ·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47-51页 |
|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47-49页 |
| ·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的制备 | 第48-49页 |
| ·1,3-二乙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的制备 | 第49页 |
| ·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的制备 | 第49页 |
| ·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的制备 | 第49页 |
| ·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的制备 | 第49页 |
| ·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盐的制备 | 第49-50页 |
| ·醇胺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50-51页 |
| ·二乙醇胺盐酸盐的制备 | 第50页 |
| ·一乙醇胺醋酸盐的制备 | 第50-51页 |
| ·二乙醇胺醋酸盐的制备 | 第51页 |
| ·三乙醇胺醋酸盐的制备 | 第51页 |
| ·离子液体的结构分析 | 第51-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三章 含离子液体醇-水体系蒸汽压的测定及数据的关联和预测 | 第62-83页 |
| ·引言 | 第62-63页 |
| ·实验部分 | 第63-67页 |
| ·实验试剂 | 第63-64页 |
| ·实验仪器及器皿 | 第64-65页 |
| ·实验装置 | 第65-66页 |
|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 第66页 |
| ·实验步骤 | 第66页 |
|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 第66-67页 |
| ·实验结果的关联与预测 | 第67-82页 |
| ·关联模型 | 第68-69页 |
| ·二元体系的关联结果 | 第69-70页 |
| ·三元体系的预测结果 | 第70-71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7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四章 含单双和三乙醇胺盐酸或醋酸盐醇-水体系常压汽液平衡的测定关联和预测 | 第83-96页 |
| ·引言 | 第83-84页 |
| ·实验部分 | 第84-87页 |
| ·实验试剂 | 第84页 |
| ·实验仪器及器皿 | 第84-85页 |
| ·实验装置 | 第85-86页 |
| ·实验步骤 | 第86页 |
| ·沸点温度的修正 | 第86-87页 |
|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检验 | 第87页 |
| ·实验结果的关联与预测 | 第87-94页 |
| ·关联模型 | 第88页 |
| ·二元体系的关联结果 | 第88-89页 |
| ·三元体系的预测结果 | 第89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89-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五章 用UNIFAC模型关联含离子液体体系溶质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 第96-113页 |
| ·引言 | 第96-98页 |
| ·溶质在离子液体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关联模型 | 第98-100页 |
| ·离子液体的基团拆分方法 | 第100-103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103-104页 |
| ·关联及预测结果 | 第104-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六章 静电作用对离子液体密度贡献的理论预测模型 | 第113-134页 |
| ·引言 | 第113-117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7-119页 |
| ·实验试剂 | 第117页 |
| ·实验仪器及器皿 | 第117-118页 |
| ·密度测定步骤及结果 | 第118-119页 |
| ·模型 | 第119-122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122-123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123-133页 |
| ·各类流体的密度比较 | 第123页 |
| ·分子流体的密度关联 | 第123-125页 |
| ·分子流体混合物及离子液体的密度预测 | 第125-128页 |
| ·模型对离子液体种类温度压力范围的适用性 | 第128-130页 |
| ·模型对离子液体密度的预测性能检验 | 第130-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4-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 附录 | 第146-165页 |
| 致谢 | 第165-166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6-1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7-168页 |
| 导师简介 | 第168-169页 |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