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21页 |
一、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磷酸化富集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在肽段水平上进行磷酸化富集研究 | 第14-15页 |
1 离子交换色谱法 | 第14页 |
2 固相金属亲和色谱法 | 第14-15页 |
3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亲和色谱法 | 第15页 |
4 多种富集方法联用技术 | 第15页 |
三、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一部分 微米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技术体系的研究 | 第21-48页 |
第一章 微米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方法的优化 | 第21-35页 |
前言 | 第21-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3页 |
·仪器及软件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标准品酶切肽段的制备 | 第23页 |
·样本脱盐 | 第23-24页 |
·磷酸肽的富集 | 第24页 |
·质谱检测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实验样本的选择 | 第24-25页 |
·上样溶液中有机溶液不同浓度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上样溶液中酸的种类及酸浓度对富集效果的的影响 | 第26-29页 |
·上样溶液中不同离子强度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29页 |
·上样溶液中不同非磷酸肽抑制剂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高选择性规模化富集磷酸肽体系的建立 | 第35-48页 |
前言 | 第3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6页 |
·仪器及软件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Fe_3O_4-TiO_2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36-37页 |
·固定Fe~(3+)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37页 |
·标准蛋白酶切混合物的制备 | 第37-38页 |
·磷酸肽的富集 | 第38-39页 |
·使用微米TiO_2材料富集磷酸肽 | 第38页 |
·使用Fe_3O_4- TiO_2纳米粒子富集磷酸肽 | 第38页 |
·使用微米IMAC 材料富集磷酸肽 | 第38页 |
·使用Fe~(3+)-IMAN纳米粒子富集磷酸肽 | 第38-39页 |
·质谱检测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使用天冬氨酸作为竞争抑制剂原理 | 第39-40页 |
·标准蛋白混合物的设计 | 第40页 |
·上样量和样本复杂程度对磷酸肽鉴定结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抑制剂及样本复杂程度对微米二氧化钛富集选择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将富集体系应用于纳米二氧化钛材料 | 第44-45页 |
·将富集体系应用于IMAC 富集材料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二部分 多种磷酸肽富集技术联用的分析策略在小鼠肝脏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中的应用 | 第48-66页 |
前言 | 第48-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9页 |
·仪器及软件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实验路线图 | 第50页 |
·线粒体提取 | 第50-51页 |
·蛋白提取与定量 | 第51页 |
·蛋白酶切与脱盐 | 第51页 |
·强阳离子交换 | 第51页 |
·磷酸肽的富集 | 第51页 |
·质谱检测 | 第51-52页 |
·数据库检索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小鼠肝脏线粒体的制备 | 第52-54页 |
·使用强阳离子交换进行肽段分离 | 第54-55页 |
·线粒体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结果 | 第55-56页 |
·鉴定的磷酸化肽段类型的分类 | 第56-58页 |
·磷酸化蛋白质的GO 分类 | 第58-59页 |
·鉴定到蛋白的功能分析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