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3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9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8页 |
·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研究背景 | 第19-26页 |
·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基本概念 | 第20-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国内外关于行动与秩序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6-34页 |
·社会学关于行动与秩序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7-30页 |
·国内关于农民工群体的行动及其日常生活秩序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30-34页 |
第2章 理性选择、感性选择与二元秩序 | 第34-69页 |
·理性选择:人类行为的理想境界 | 第34-49页 |
·理性概念与理性主义 | 第35-38页 |
·理性选择理论的兴起与演化 | 第38-41页 |
·经济社会学视野中的理性选择 | 第41-45页 |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困境和挑战 | 第45-49页 |
·感性选择:人类行为的现实基础 | 第49-60页 |
·感性概念与感性主义 | 第49-53页 |
·社会学视野中的感性意识 | 第53-58页 |
·感性选择理论的提出 | 第58-60页 |
·选择行为与秩序 | 第60-69页 |
·理性选择与理性秩序 | 第61-65页 |
·感性选择与感性秩序 | 第65-69页 |
第3章 迈向理性化的外部秩序 | 第69-94页 |
·社会选择方式的变迁:外部秩序的前提 | 第69-77页 |
·从伦理感性选择到政治理性选择 | 第69-73页 |
·从政治理性选择到经济理性选择 | 第73-75页 |
·从经济理性选择到社会理性选择 | 第75-77页 |
·城市社会秩序的理性化与外部秩序的发展趋势 | 第77-82页 |
·从伦理理性化到工具理性化:城市社会秩序理性化之路 | 第77-79页 |
·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秩序的理性化 | 第79-82页 |
·外部秩序的形成与扩展 | 第82-94页 |
·农民工的理性 | 第83-85页 |
·生存理性选择与外部秩序的初步形成 | 第85-88页 |
·经济理性选择与外部秩序的基本形成 | 第88-90页 |
·社会理性选择与外部秩序的扩展 | 第90-94页 |
第4章 回归感性化的内部秩序 | 第94-127页 |
·社会排斥与内部秩序的必然性 | 第94-109页 |
·社会排斥:对城市农民工的重新概念化 | 第94-97页 |
·制度排斥与内部秩序的合法性 | 第97-101页 |
·市场排斥与内部秩序的边缘性 | 第101-104页 |
·社会网络排斥与内部秩序的隔离性 | 第104-109页 |
·制度冲突下的感性选择:内部秩序的社会行动基础 | 第109-117页 |
·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冲突 | 第110-112页 |
·制度冲突下的感性选择 | 第112-117页 |
·内部秩序的形成与扩展 | 第117-127页 |
·场域与惯习:空间中的秩序生成 | 第117-119页 |
·生存感性选择与内部秩序的形成 | 第119-123页 |
·社会感性选择与内部秩序的扩展 | 第123-127页 |
第5章 二元秩序下的艰难选择 | 第127-152页 |
·二元秩序下的生存选择 | 第127-135页 |
·感性的入“场” | 第128-132页 |
·理性的入“场” | 第132-135页 |
·二元秩序下的经济选择 | 第135-143页 |
·感性的营“场” | 第136-139页 |
·理性的营“场” | 第139-143页 |
·二元秩序下的社会选择 | 第143-152页 |
·退“场”:回归感性秩序 | 第143-147页 |
·融“场”:拥抱理性秩序 | 第147-152页 |
第6章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2-156页 |
·结论 | 第152-155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