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和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论第10-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回顾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回顾第13-14页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第14-15页
第一章 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分析第15-29页
 第一节 可转换债券的要素及特性第15-18页
  一、可转换债券的要素第15-18页
  二、可转换债券的特性第18页
 第二节 可转换债券价值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第18-21页
  一、可转换债券价值的构成第18-19页
  二、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9-21页
 第三节 可转换债券价值中期权定价方法分析第21-29页
  一、Black-Scholes定价方法第21-23页
  二、二项式定价方法第23-27页
  三、期权定价的其他方法第27-29页
第二章 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分析第29-39页
 第一节 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第29-31页
  一、组合模型第30页
  二、Margrabe模型第30-31页
 第二节 可转换债券精确定价模型第31-36页
  一、单因素定价模型第31-33页
  二、双因素定价模型第33-36页
 第三节 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比较第36-39页
  一、简单定价模型的特点分析第36-37页
  二、精确定价模型的特点分析第37-39页
第三章 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第39-49页
 第一节 模型修正第39-40页
 第二节 样本选择第40-41页
 第三节 参数确定第41-49页
  一、无风险贴现率的确定第41-42页
  二、风险贴现率的确定第42-43页
  三、标的股价波动率的确定第43-45页
  四、模型求解第45-49页
第四章 实证结果分析第49-52页
结论第52-54页
附录一: 可转换债券发行总况第54-57页
附录二: 表3.3可转债单因素 TF模型变量参数第57-60页
附录三: 表3.4可转债组合模型、单因素 TF模型定价结果及市场价格第60-63页
附录四: 单因素 TF精确定价模型二项式方法的计算实现过程第63-66页
附录五: 简单组合模型值、单因素 TF精确定价模型和市场观测值的比较第66-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语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适格性案例实证分析
下一篇:“教什么”与“怎么教”: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