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昆虫病原线虫及共生菌的分类概况 | 第11-12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 | 第11页 |
·共生菌的分类 | 第11-12页 |
2 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生活史 | 第12页 |
·共生菌的形态变异 | 第12-13页 |
3 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的共生关系 | 第13-15页 |
·共生菌的信息诱导作用 | 第14页 |
·共生菌的营养作用 | 第14-15页 |
4 共生菌的代谢产物及致病性 | 第15-17页 |
·内毒素 | 第15页 |
·外毒素 | 第15页 |
·其它代谢物质 | 第15-16页 |
·共生菌的致病性 | 第16-17页 |
5 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生产及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 | 第17页 |
·昆虫病原线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6 EST 技术及其应用 | 第18-19页 |
·EST 技术 | 第18-19页 |
·EST 技术在线虫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7 SSH 技术 | 第19-21页 |
8 cDNA 文库的构建技术 | 第21页 |
9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芜菁夜蛾斯氏线虫抗逆性幼虫cDNA 文库的构建及基因表达序列分析 | 第22-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线虫、共生细菌的种类及品系 | 第22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2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23页 |
·无RNA 酶实验用品的处理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抗逆性幼虫S. feltiae G26 品系的培养 | 第25-26页 |
·线虫共生细菌的分离 | 第25-26页 |
·线虫的繁殖与收集 | 第26页 |
·线虫的培养 | 第26页 |
·抗逆性幼虫S. feltiae G26 的获得 | 第26页 |
·抗逆性幼虫总RNA 的提取 | 第26-28页 |
·用UNIQ-10 柱RNA 抽提试剂盒提取线虫的总RNA | 第26-27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抗逆性幼虫cDNA 文库的构建 | 第28-31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28页 |
·cDNA 第二链合成 | 第28-29页 |
·蛋白酶K 消化 | 第29页 |
·Sfi I 消化 | 第29-30页 |
·cDNA 片段分级 | 第30-31页 |
·连接 | 第31页 |
·重组质粒导入E.coli | 第31页 |
·cDNA 文库插入片段的PCR 检测 | 第31-32页 |
·测序与序列比较 | 第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文库构建的样品RNA 的质量检测 | 第32-33页 |
·cDNA 文库的构建 | 第33-34页 |
·双链cDNA 的合成 | 第33-34页 |
·cDNA 的分级纯化 | 第34页 |
·文库库容量的检测 | 第34页 |
·cDNA 文库插入片段的PCR 检测 | 第34-35页 |
·Blastx 分析结果 | 第35-39页 |
5 讨论 | 第39-42页 |
·RNA 的质量对文库构建的影响 | 第39页 |
·构建的cDNA 文库的质量评价 | 第39-40页 |
·cDNA 文库载体的选择 | 第40页 |
·文库中获得的EST 片段的功能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SH 文库的构建 | 第42-6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44页 |
·线虫、共生细菌的种类及品系 | 第42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4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42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42-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2 技术路线 | 第4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44-53页 |
·线虫的培养 | 第44-45页 |
·抗逆性幼虫S. feltiae G26 品系的培养 | 第44页 |
·正常发育三龄幼虫S. feltiae G26 品系的培养 | 第44-45页 |
·抗逆性幼虫和正常发育途径幼虫总RNA 的提取 | 第45页 |
·SSH 文库构建 | 第45-51页 |
·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45页 |
·cDNA 第二条链的合成 | 第45-46页 |
·Rsa I 消化 | 第46-47页 |
·接头连接 | 第47-48页 |
·第一轮杂交 | 第48页 |
·第二轮杂交 | 第48-49页 |
·PCR 扩增 | 第49-50页 |
·PCR 产物与pGEM-T easy 载体的连接 | 第50页 |
·连接反应产物的转化 | 第50-51页 |
·文库质量检测 | 第51页 |
·反向 Northern 杂交 | 第51-53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51-52页 |
·反向Northern 杂交 | 第52-5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总RNA 的质量检测 | 第53-54页 |
·tester 和driver 线虫双链cDNA 的合成和酶切 | 第54-55页 |
·差减杂交PCR 产物分析 | 第55页 |
·插入片段检测 | 第55-56页 |
·地高辛杂交检测 | 第56-57页 |
·阳性克隆测序结果 | 第57页 |
·序列比对分析 | 第57页 |
5 讨论 | 第57-60页 |
·SSH 技术构建的差减cDNA 文库 | 第57-58页 |
·反式Northern 杂交 | 第58页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