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关于扶贫模式的研究 | 第11-12页 |
·对甘肃扶贫开发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与难点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15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反贫困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反贫困的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模式 | 第17页 |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 | 第17页 |
·佩鲁的发展极理论 | 第17页 |
·缪尔达尔的反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 | 第17-18页 |
·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 第18页 |
·农村发展的主要理论 | 第18-20页 |
·重农学派理论 | 第18页 |
·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 第18页 |
·刘易斯的农村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 第19页 |
·托达罗的农村发展理论 | 第19页 |
·人本发展理论模型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张家川县概况和贫困状况 | 第20-28页 |
·张家川县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张家川县扶贫开发历史的回顾 | 第20-23页 |
·张家川县贫困状况 | 第23-28页 |
·贫困标准的确定和界定贫困人口的条件 | 第23-26页 |
·张家川县的贫困特征 | 第26页 |
·张家川县贫困原因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及新农村建设研究 | 第28-53页 |
·参与式扶贫 | 第28-32页 |
·参与式扶贫的涵义、特征 | 第28-30页 |
·参与式扶贫的基本方法 | 第30-31页 |
·参与式扶贫的优点 | 第31-32页 |
·参与式整村推进 | 第32-33页 |
·基本特征 | 第32页 |
·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工作重点 | 第33页 |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案例及其分析 | 第33-39页 |
·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案例 | 第33-36页 |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效果及评价 | 第36-39页 |
·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 | 第39-43页 |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 第39-40页 |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想 | 第40页 |
·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 | 第40-43页 |
·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 | 第43-53页 |
·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7页 |
·评价方法 | 第47-49页 |
·张家川县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结果 | 第49-53页 |
第五章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 | 第53-62页 |
·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 | 第53-55页 |
·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第53-54页 |
·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 | 第54-55页 |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案例 | 第55-60页 |
·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 第55-56页 |
·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案例 | 第56-60页 |
·案例评价 | 第60-62页 |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第60页 |
·村民发展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 第60页 |
·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第60页 |
·激发了村民民主意识,为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搭建平台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 第62-67页 |
·张家川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 第62页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张家川县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 | 第62-63页 |
·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 | 第62-63页 |
·加快经济发展,逐步完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 | 第63页 |
·创新和改革是贫困地区不断取得发展的动力 | 第63页 |
·张家川县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的对策选择 | 第63-67页 |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 第63-64页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 第64-65页 |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65页 |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 第65-66页 |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新农村的治理机制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9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