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降低OFDM系统PAR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10页
   ·研究现状第10-12页
   ·论文内容的安排第12-13页
第2章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3-30页
   ·关于多载波的调制第13-14页
   ·OFDM 的实现原理第14-24页
     ·OFDM 系统基带原理结构第14-16页
     ·快速傅立叶变换在OFDM 系统的应用第16-19页
     ·快速傅立叶变换的过采样第19-22页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第22-24页
   ·OFDM 的优缺点第24-25页
   ·OFDM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第25-29页
     ·同步技术第25-27页
     ·信道编码和交织第27-28页
     ·信道估计第28页
     ·信道均衡第28-29页
     ·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第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OFDM 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第30-43页
   ·高峰值的产生原因第30-31页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第31-32页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分布情况第32-34页
   ·放大器的非线性对OFDM 系统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影响第34-35页
   ·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方法第35-42页
     ·限幅类方法第35-36页
     ·编码的方法第36页
     ·概率类方法第36-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内点算法降低 OFDM 系统 PAR第43-57页
   ·IPM算法的简介第43页
   ·内点法原理第43-45页
   ·基于IPM算法来解决PAR问题第45-48页
     ·OFDM 的数学模型建立第45-46页
     ·共轭梯度法第46-48页
   ·用共轭梯度法来降低PAR第48-50页
   ·共轭梯度降低系统PAR 算法研究第50-55页
   ·结论第55-57页
第5章 结论第57-59页
   ·工作总结第57页
   ·工作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64-65页
作者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性与互动性研究
下一篇:损害性因素对乳鼠心肌细胞甘氨酸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