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前言第7-8页
第一章 反就业性别歧视理论基础第8-11页
 一、国外保护女性权益法律实践第8-10页
 二、国外劳动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10-11页
  1、通过政府劳动立法,保护女性合法权益和促进女性就业第10页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就业能力第10-11页
  3、鼓励和发展职业介绍机构,拓展女性就业途径第11页
  4、发挥生育保险等制度的特殊功能第11页
第二章 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根源和危害第11-18页
 一、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第11-14页
  1、就业机会性别歧视第11-13页
  2、职业待遇性别歧视第13-14页
 二、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分析第14-17页
  1、性别歧视的经济根源第15-16页
  2、性别歧视的社会根源第16页
  3、性别歧视的制度性根源第16-17页
  4、性别歧视的文化根源第17页
 三、就业性别歧视的社会危害第17-18页
  1、歧视带来贫困和社会分裂第17页
  2、歧视影响经济的发展第17-18页
第三章 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法律制度现状第18-25页
 一、现行法律制度问题分析第18-22页
  1、现行实体法对女性就业权益保护的缺陷第19-20页
  2、现行程序法对妇女就业权益保护的不足第20-22页
  3、小结第22页
 二、《就业促进法》之就业性别歧视法条分析第22-25页
  1、女性的平等就业权第23-24页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设立第24-25页
  3、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第25页
第四章 对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建议第25-35页
 一、准确界定性别歧视的内涵和外延第26-27页
  1、准确界定性别歧视第26-27页
  2、性别歧视类别第27页
 二、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认定标准第27-30页
  1、如何认定对于女性的特殊保护措施构成对男性的歧视第27-28页
  2、如何对待雇主的"用人自主权"第28-29页
  3、如何认定雇主有客观的正当理由第29-30页
 三、明确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第30-32页
  1、增加法律责任形式第30-31页
  2、增加处罚力度第31-32页
 四、建立健全救济机制第32-35页
  1、组织保障第32-33页
  2、程序保障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7-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式腊肠脂肪水解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