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始花期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植物开花转变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春化途径 | 第9-10页 |
·光周期途径 | 第10-11页 |
·自主途径 | 第11-12页 |
·赤霉素途径 | 第12页 |
·整和途径 | 第12-15页 |
·常用分子标记 | 第15-17页 |
·SSR标记 | 第15页 |
·SRAP标记 | 第15-16页 |
·AFLP标记 | 第16-17页 |
·ACGM标记 | 第17页 |
·油菜的遗传图谱及其数量性状研究 | 第17-19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7-18页 |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第18-19页 |
·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9页 |
·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 | 第19-24页 |
·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 | 第19-21页 |
·抗病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 | 第21-22页 |
·开花期的分子标记和 QTL定位 | 第22页 |
·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 | 第22-24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4页 |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第24-27页 |
·芸薹属 A、B、C基因组亲缘关系研究 | 第24-25页 |
·A、B、C基因组的起源与进化 | 第25页 |
·植物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8-34页 |
·实验材料、田间试验及性状考察 | 第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田间试验设计与性状考察 | 第28页 |
·DNA提取 | 第28-29页 |
·SSR分析 | 第29页 |
·SRAP分析 | 第29-30页 |
·AFLP分析 | 第30-31页 |
·预扩增 | 第30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30-31页 |
·ACGM分析 | 第31-32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2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群体表型分析 | 第32-33页 |
·基因型记载 | 第33页 |
·等位基因的分离频率检测 | 第33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33页 |
·花期性状的QTL定位 | 第33-3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群体基因型分析 | 第34-35页 |
·SSR分析 | 第34页 |
·SRAP分析 | 第34页 |
·AFLP分析 | 第34-35页 |
·ACGM分析 | 第35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35-40页 |
·分子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及偏分离 | 第40页 |
·亲本和群体开花时间性状考察分析 | 第40-42页 |
·亲本及 F1的开花时间表现 | 第40-41页 |
·分离世代开花时间表现 | 第41-42页 |
·环境间开花时间性状变异分析 | 第42页 |
·相关分析 | 第42页 |
·开花时间性状 QTL分析 | 第42-45页 |
5 讨论 | 第45-49页 |
·本研究性状调查分析 | 第45页 |
·图谱质量 | 第45-46页 |
·本研究定位的QTL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 第46-47页 |
·同源QTL | 第47页 |
·功能标记与功能图谱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