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对流转制度现状与模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对流转制度变迁的研究 | 第18-21页 |
·对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 第21-25页 |
·简要评述 | 第25-26页 |
·基本概念、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0-32页 |
第2章 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第32-54页 |
·外部利润——制度变迁的诱因 | 第32-40页 |
·制度及制度创新内涵 | 第32-36页 |
·制度环境变化引发潜在利润 | 第36-38页 |
·外部利润与制度变迁 | 第38-40页 |
·交易费用——制度变迁的关键 | 第40-44页 |
·交易费用及其理论 | 第40-43页 |
·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过程 | 第43-44页 |
·利益集团博弈——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44-51页 |
·利益集团的内涵 | 第44-47页 |
·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成员行为 | 第47-48页 |
·利益集团之间博弈与制度变迁 | 第48-51页 |
·本文分析框架:制度变迁的机理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外部利润 | 第54-71页 |
·非农流转利润非均衡和外部利润的出现 | 第54-62页 |
·从制度环境谈起 | 第54-55页 |
·现有的制度环境(制度约束) | 第55-58页 |
·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利润的产生 | 第58-62页 |
·利润非均衡和外部利润对现有制度约束的反馈 | 第62-64页 |
·对土地征收制度的诟病 | 第62-64页 |
·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要求 | 第64页 |
·制度约束可改变的空间 | 第64-67页 |
·外部利润引致的制度变迁的可行途径 | 第67-70页 |
·合法的地方试验 | 第67-68页 |
·非法的隐形市场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 | 第71-92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过程 | 第71-73页 |
·集体土地产权界定过程 | 第71页 |
·搜寻交易信息过程 | 第71-72页 |
·谈判与签订协议过程 | 第72页 |
·履约与监督过程 | 第72页 |
·流转管理与服务过程 | 第72-73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费用构成与影响因素 | 第73-78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费用的模型分析 | 第73-74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费用构成 | 第74-77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 | 第77-78页 |
·现有制度约束变化的交易费用 | 第78-84页 |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至1988年《宪法修正案》颁布 | 第78-80页 |
·第二阶段:1988年《宪法修正案》颁布至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 | 第80-81页 |
·第三阶段: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后 | 第81-83页 |
·现有制度均衡过程中的交易费用特征 | 第83-84页 |
·新制度均衡探索中的交易费用 | 第84-90页 |
·转权让利模式下的交易费用 | 第84-86页 |
·保权分利模式下的交易费用 | 第86-87页 |
·规划区内外区别对待模式下的交易费用 | 第87-88页 |
·保权保利模式下的交易费用 | 第88-89页 |
·四种模式下交易费用的一个综合比较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利益集团博弈 | 第92-117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利益集团分类 | 第92-98页 |
·中央政府 | 第93-94页 |
·地方政府 | 第94-95页 |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 第95-96页 |
·用地单位 | 第96-97页 |
·农民 | 第97-98页 |
·各利益集团的行为目标及方式 | 第98-103页 |
·中央政府的行为目标及方式 | 第98-99页 |
·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及方式 | 第99-101页 |
·农民集体的行为目标及方式 | 第101-102页 |
·用地企业的行为目标及方式 | 第102页 |
·农民的行为目标及方式 | 第102-103页 |
·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分析——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103-115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 | 第105-106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博弈分析 | 第106-107页 |
·多方利益集团博弈模型建立 | 第107-115页 |
·博弈均衡的结果 | 第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6章 实证分析:典型地区农村非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比较 | 第117-130页 |
·两个案例情况的基本介绍 | 第118-120页 |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 第118-119页 |
·江苏南京江宁区的"以租代征"模式 | 第119-120页 |
·相似的外部利润空间:制度变迁的动因 | 第120-122页 |
·外部环境的变化 | 第120-121页 |
·外部利润的产生:土地增值收益 | 第121页 |
·外部利润的捕获:对现有制度约束的反馈 | 第121-122页 |
·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选择:制度变迁的路径 | 第122-125页 |
·南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对交易费用的控制 | 第122-124页 |
·江宁的"以租代征"模式对交易费用的控制 | 第124-125页 |
·不同的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机理 | 第125-128页 |
·博弈的均衡 | 第125-126页 |
·博弈过程的对比 | 第126-127页 |
·博弈对比的启示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7章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设计 | 第130-144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 | 第130-131页 |
·外部利润内部化 | 第130-131页 |
·降低交易费用 | 第131页 |
·保障各方利益均衡 | 第131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131-140页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 | 第132-133页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产权制度建设 | 第133-134页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建设 | 第134-137页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建设 | 第137-139页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程序设计 | 第139-140页 |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配套措施 | 第140-143页 |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设 | 第140-141页 |
·土地登记制度建设 | 第141页 |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 第141-142页 |
·村务公开制度完善 | 第142页 |
·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 第142-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44-148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44-146页 |
·主要的政策建议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