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本文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安乐死的概述 | 第11-28页 |
一、安乐死的溯源 | 第11-12页 |
二、安乐死的缘由和实质 | 第12-15页 |
(一) 安乐死的缘由 | 第12-14页 |
(二) 安乐死的实质 | 第14-15页 |
三、安乐死在国外的历史发展 | 第15-19页 |
四、国外理论界的不同观点 | 第19-21页 |
五、安乐死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 第21-25页 |
六、安乐死的分类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安乐死规范化的根据 | 第28-44页 |
一、安乐死立法与人权自由和立法原则 | 第28-30页 |
二、安乐死与民族的文化传统 | 第30-32页 |
三、安乐死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 | 第32-35页 |
四、安乐死与生命权的保护 | 第35-37页 |
五、安乐死与现实的迫切要求 | 第37-40页 |
六、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罪本质区别 | 第40-44页 |
第三章 安乐死的制度建设 | 第44-55页 |
一、用判例的形式解决发生的安乐死案件,加大法律宣传 | 第44-45页 |
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实施 | 第45-46页 |
三、安乐死的实施要件、程序与法律责任 | 第46-53页 |
(一) 安乐死的实施要件 | 第47-50页 |
1. 安乐死的适用对象 | 第47-48页 |
2. 安乐死的适用动机 | 第48页 |
3. 安乐死的适用请求 | 第48-49页 |
4. 安乐死的适用主体 | 第49-50页 |
5. 安乐死的适用方法 | 第50页 |
(二) 安乐死的实施程序 | 第50-52页 |
(三) 违反安乐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52-53页 |
四、安乐死的警戒机制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