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杏论文

山杏、酸枣生态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8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山杏、酸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山杏、酸枣的生物学特性第9-10页
     ·山杏、酸枣的生境和分布第10页
     ·山杏、酸枣的生长规律第10-11页
     ·山杏、酸枣的生理生态特性第11页
     ·山杏、酸枣的繁殖与更新第11-12页
     ·山杏、酸枣的栽培技术研究第12-13页
     ·山杏、酸枣的抗旱性第13-14页
     ·山杏、酸枣的用途第14-16页
   ·山杏、酸枣的研究目标第16-18页
     ·研究的目标第16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山杏、酸枣种子萌芽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第18-30页
   ·引言第18-21页
     ·浸种处理第18页
     ·机械损伤处理第18-19页
     ·层积处理第19页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处理第19-20页
     ·药剂处理第20页
     ·物理方法处理第20-21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实验材料第21页
     ·实验方法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9页
     ·种子净度、千粒重、硬实率的测定第22页
     ·种子吸水性能第22-25页
     ·不同处理对硬实种子吸胀率的影响第25-27页
     ·浓硫酸不同时间处理对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7-28页
     ·不同温水处理对硬实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8-29页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山杏、酸枣土壤凋萎湿度的确定第30-36页
   ·引言第30页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土壤含水量第31-34页
     ·凋萎苗木形态观察第34页
     ·土壤凋萎湿度的确定第34-35页
   ·结论第35-36页
第四章 山杏、酸枣根系分布与根量研究第36-45页
   ·引言第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野外试验地概况第36页
     ·根系调查方法第36-37页
     ·地上生物量的计算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树龄根冠特征第37-38页
     ·野外根系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第38-41页
     ·盆栽根系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第41页
     ·根系形态种类和根型分布第41-43页
     ·根系与地上株丛的关系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第五章 矿区山杏、酸枣群落结构特性和生物多样性组成第45-55页
   ·研究背景第45页
   ·研究区自然条件概况第45-46页
     ·项目区地理位置第45页
     ·地质地貌第45页
     ·气象水文第45-46页
     ·土壤植被第46页
   ·研究方法第46-47页
     ·群落结构调查第46页
     ·物种多样性测定方法第46-47页
     ·山杏、酸枣群落主要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第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北京首钢铁矿周边植物群落组成第47-48页
     ·山杏、酸枣群落分布及植物种第48-50页
     ·群落多样性组成第50-51页
     ·群落结构第51-52页
     ·生活型第52-53页
     ·群落主要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第六章 山杏、酸枣群落稳定性研究第55-62页
   ·前言第55-56页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56-59页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56页
     ·试验材料第56页
     ·试验方法第56-57页
     ·试验设计第57-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第62-65页
   ·基本结论第62-64页
   ·论文研究的局限与建议第64-65页
附图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个人简介第72-73页
导师简介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电子商务环境中商标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