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7-8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8-9页 |
·概念释义、界定 | 第9-10页 |
·屋顶绿化的概念 | 第9-10页 |
·相关概念及分析 | 第10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8页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1-14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屋顶绿化概述 | 第18-34页 |
·屋顶绿化与城市发展 | 第18-20页 |
·屋顶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18-19页 |
·屋顶绿化与城市立体分流 | 第19页 |
·屋顶绿化与城市立体绿化 | 第19-20页 |
·屋顶绿化的效能与作用 | 第20-26页 |
·物理效能 | 第20-22页 |
·景观效能 | 第22-23页 |
·心理效能 | 第23页 |
·游憩效能 | 第23-24页 |
·生态效能 | 第24-25页 |
·经济效能 | 第25-26页 |
·屋顶绿化的分类 | 第26-31页 |
·分类概述 | 第26-27页 |
·按照屋顶绿化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分类 | 第27-31页 |
·屋顶绿化的突出问题 | 第31-33页 |
·政策问题 | 第31-32页 |
·观念问题 | 第32页 |
·技术与施工问题 | 第32-33页 |
·自然条件问题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影响屋顶绿化的主要建筑条件因子 | 第34-39页 |
·坡度 | 第34-36页 |
·2%到5%的屋面坡度(1°~30°) | 第34-35页 |
·5%到36%的屋面坡度(3°~20°) | 第35页 |
·36%~58%的屋面坡度(20°~30°) | 第35页 |
·58%~100%的屋面坡度(30°~45°) | 第35-36页 |
·承载能力 | 第36-37页 |
·建筑荷载相关知识 | 第36页 |
·建筑承载能力 | 第36-37页 |
·防水性能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屋顶绿化的构造组成 | 第39-87页 |
·对屋顶绿化构造组成的认识 | 第39-42页 |
·构造基层的功能 | 第39页 |
·构造基层的组成方式 | 第39-42页 |
·对屋顶绿化构造内容的认识 | 第42-61页 |
·植被层 | 第42-46页 |
·种植基质层 | 第46-50页 |
·过滤层 | 第50-52页 |
·排水层 | 第52-56页 |
·保护层 | 第56-57页 |
·防穿刺层 | 第57-58页 |
·隔离层 | 第58-59页 |
·防水层 | 第59-61页 |
·构造系统 | 第61-66页 |
·德国Zinco系统 | 第61-63页 |
·鲍德尔系统(The Bauder System) | 第63-64页 |
·索普纳图尔系统(The Sopranature System) | 第64页 |
·日本SG系统 | 第64-66页 |
·案例分析 | 第66-85页 |
·国外案例分析 | 第66-79页 |
·北京案例分析 | 第79-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屋顶绿化中的技术因素 | 第87-96页 |
·轻量化技术 | 第87-90页 |
·荷载设计的原则 | 第87页 |
·荷载计算 | 第87-89页 |
·荷载的减轻 | 第89-90页 |
·防水技术 | 第90-91页 |
·防水层的铺设 | 第90页 |
·细节设计 | 第90-91页 |
·排水技术 | 第91-93页 |
·排水系统 | 第91页 |
·排水方式 | 第91-92页 |
·细节设计 | 第92-93页 |
·科学化的养护管理 | 第93-94页 |
·植物养护技术 | 第93-94页 |
·植物的防风措施 | 第94页 |
·经济技术分析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语 | 第96-99页 |
附录 | 第99-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图表索引 | 第111-115页 |
导师介绍 | 第115-117页 |
个人简介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